时间: 2025-05-24 19:5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57:33
次韵参寥三首
作者:秦观
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
会有黄鹂鸣翠柳,何妨白眼望青天。
在武陵的渔夫进入了花的源头,只见秦人无法得道成仙。
时常有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唱,何必用冷漠的眼神仰望青天呢?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隐逸的理想世界,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秦人”则反映了对追求长生不老、成仙之人心态的反思。
作者介绍:秦观,字少游,号淳夫,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风格清丽婉约,以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受深刻。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此诗以清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开头提到的“武陵渔子”进入“花源”,引发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联想,象征着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然而,紧接着的“但见秦人不得仙”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秦人渴望成仙却无缘于此,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接着,诗中描绘了“黄鹂鸣翠柳”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丽,然而最后一句“何妨白眼望青天”则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屑与无奈,表达了对世俗的冷漠与抛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清醒,又有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渔夫的追求与秦人的失落形成对照,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武陵渔子入花源”中“渔子”指的是谁?
A. 渔夫
B. 农夫
C. 商人
D. 学者
诗中“秦人”象征什么?
A. 追求财富的人
B. 追求长生不老的人
C. 追求名利的人
D. 追求知识的人
诗的最后一句“何妨白眼望青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理想的渴望
B. 对现实的冷漠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无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