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5: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59:12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作者:苏辙
公来十日坐东轩,
手自披云出朝日。
山川满目竟何有,
波浪翻天同一湿。
诸门迭出惊异状,
间道怀归终旧壁。
此行十里隔江河,
何人更问维摩疾。
野人性似修行僧,
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
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
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
更愿高飞逐黄鹄。
东西南北无住身,
羯末封胡四男子。
彫锼不遣治章句,
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
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余,
同驾柴车还我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轩静坐十日的生活。手自披云,似乎是与朝阳一同升起。四周的山川美景让人惊叹,但在波浪翻天的江河面前,作者感到一片湿润。走出家门,见到陌生的景象,心中却始终怀念旧时的家园。此行将近十里,隔着江河,不知是否有人再问起维摩的疾苦。作者认为,隐居的野人性情似修道者,宁愿选择与世隔绝,生活在幽静的林麓之中。南迁无计,无法摆脱繁杂的世俗;西归又无所依,难以栽种松竹。头顶的白云如同飞盖,耳边的清泉如同鸣玉。洛川依旧是繁华的冠盖林,作者更愿高飞追逐黄鹄。无论东西南北,始终无处可栖;羯末封胡,四方男子皆难求。雕刻和诗文不再被重视,先让文字充实自己的内心。对疏懒的人感到忧虑,深夜生子,唯恐子女也变得懒散。传家之业大致足够,不愿再多余的负担,愿同驾柴车回到故乡。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庐,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在诗歌上承继了兄长的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与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苏辙的《次韵子瞻留别三首》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诗的开头展现了作者在东轩静坐的日子,手自披云,暗示着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的山川与波浪的描写,既表现了外部世界的奇异,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波动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维摩疾,代表着一种对世俗疾苦的深刻理解。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位智者,他的疾苦象征着对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隐居的野人和修行僧的对比,揭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心中仍然有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对故乡的思念中,诗人表达了对南迁、北归的无奈,以及对松竹的渴望,暗示他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追求。最后的几句,表现了对疏懒之人的担忧,反映了他对传承与家庭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远,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思索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呈现出一幅诗意的生活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与哪位著名诗人有关系?
A. 李白
B. 杜甫
C. 苏东坡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维摩”主要象征什么?
A. 疾苦与思索
B. 自由与追求
C. 田园生活
D. 家庭责任
诗中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是哪一句?
A. 南迁无计脱簪组
B. 长愿幽居近林麓
C. 诸门迭出惊异状
D. 头上白云即飞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次韵子瞻留别三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