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6:04
倚江上楼
作者: 姚燮 〔清代〕
一鸟下远天,风止翮逾速。
微命饱有资,适机谢群辱。
吾楼无杂林,山川照孤竹。
凉日何沄沄,深江晚生缛。
空舟横岸阴,童来洗新犊。
俯弄云影闲,人影自惊绿。
未识秋已深,犹唱采蘋曲。
解兴不泥时,坦怀泯污俗。
愧吾废惰身,含生负晞沐。
古隐难践希,委心向谁属?
一只鸟飞向遥远的天空,风停了,翅膀再也飞不快。
我微薄的生命虽饱含资助,却适时地告别了众人的侮辱。
我所在的楼阁没有杂木丛林,山河倒映着孤独的竹子。
凉爽的阳光洒下来,江水在黄昏中显得绚丽多彩。
一只空船横靠在岸边的阴影里,孩子们来洗新生的小牛。
俯瞰着云影而悠闲玩耍,自己在绿色中也被惊动。
还未察觉秋天已然深厚,却仍在唱着采蘋的歌谣。
心情的兴致不拘泥于时节,坦荡的心态使我抛弃世俗的污浊。
我感到羞愧,我在懒惰中虚度光阴,承受着生命的沐浴。
古老的隐士难以寻觅,希望归属于谁的心中呢?
姚燮,清代诗人,生于浙江,后居于江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往往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姚燮的诗歌多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倚江上楼》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俯瞰江水,受到季节变换与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索及对自我价值的反省。
《倚江上楼》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我生命的感悟与反省。开篇以“鸟下远天”引入,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生命的渺小,接着转向对自身命运的思索,表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拒绝。诗中“吾楼无杂林,山川照孤竹”一句,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清幽宁静,与内心的追求相呼应。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凉日”、“深江”、“空舟”等,给人以视觉与心理上的享受。尤其是“俯弄云影闲,人影自惊绿”,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感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最终归结为对心灵的自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哲理性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色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自我的探寻。主题强调在纷扰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鸟、江、水、竹等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怀与理想,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中提到“微命饱有资”,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自己的命运很富裕
B. 自己的命运微薄,但思想上富足
C. 自己的命运很悲惨
“凉日何沄沄”中的“沄沄”指的是什么?
A. 风的声音
B. 水光潋滟的样子
C. 竹子的影子
诗人在最后反思自己,感到什么?
A. 自豪
B. 羞愧
C. 快乐
《静夜思》与《倚江上楼》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更关注对生活的超然与哲理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