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0
作者: 陈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个中端的有谁知,
知者归来到者稀。
即见即闻还错会,
离声离色转乖违。
山青水绿明玄旨,
鹤唳猿啼显妙机。
有意觅渠终不遇,
无心到处尽逢伊。
其中的真谛有谁能够理解呢?知道的人归来的人却很稀少。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仍然会错过,离开的声音和颜色总是让人感到违和。山青水绿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鹤鸣猿啼中显现着微妙的机缘。有意去寻找却终究无法遇见,无心游历到处都能邂逅。
作者介绍: 陈易,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探讨哲理,常以自然景物来映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思想活跃并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颂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诗中“个中端的有谁知”一开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真理的渴求与无奈。随着“知者归来到者稀”,诗人传达了理解真理的人少之又少的感慨,隐含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类智慧的思考。
接下来的“即见即闻还错会”,则强调了人们在面对现实时的局限性,即使亲身体验,也可能因为主观的偏见而错失真相。而“离声离色转乖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错位感,让人感到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隔阂。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用“山青水绿明玄旨”来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强调了自然的美与智慧的结合。最后的“有意觅渠终不遇,无心到处尽逢伊”,则表达了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有时越是用心去找反而难以得到,反而在无意之间却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体现了人生的机缘与不可预测性。这种对比不仅富有哲学意味,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认知的局限,强调了自然中蕴藏的哲理以及机缘的偶然性,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知者”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来表达哲理?
诗中“有意觅渠终不遇”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