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1:53
应天长
冯延巳
兰房一宿还归去,
底死谩生留不住。
枕前语,记得否,
说尽从来两心素。
同心牢记取,
切莫等闲相许。
后会不知何处,
双栖人莫妒。
在兰房里一宿后便要归去,
无论生死都无法挽留。
你记得枕边的言语吗?
那是说尽了我们两心的真情。
要同心牢记,不要随便相许。
未来的重逢不知在何方,
双栖的恋人请不要嫉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季才,号宛陵,晚号江湖隐者,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写爱情和自然风光,对后来的词风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应天长》是冯延巳在其生活的动荡时代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表达了对爱侣的思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应天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借用兰房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便提出了“兰房一宿还归去”,让人感受到恋人之间短暂而美好的相聚,随后“底死谩生留不住”则道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强调了对爱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枕前语,记得否”,不仅引导读者回忆起两人之间的承诺,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闲相许”则是对恋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呼唤,提醒对方珍惜彼此的情感,避免轻易许诺。这种对情感的警醒,更加突显出诗人心中的不安与期盼。
最后两句“后会不知何处,双栖人莫妒”,表达了对于未来重逢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恋人之间纯真感情的保护,显示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
整首诗情感真挚且细腻,充分展现了唐代词人对爱情的敏感与深刻理解,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更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心灵相通的渴望,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无常的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恋人间的深情与信任,展现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执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应天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冯延巳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兰房”象征什么?
A. 战斗
B. 恋爱
C. 旅行
“后会不知何处”的意思是?
A. 未来的重逢不确定
B. 未来会在同一个地方
C. 不会再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