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8:5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8:53:14
《虞美人》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
风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莺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主人公的孤独感。开头提到用玉钩和鸾柱调动鹦鹉,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接着,描写了空荡荡的画堂,春寒袭人,花瓣纷纷飘落,令人感到无奈。随着风的吹动,帘子被掀起,燕子低飞而过,莺儿在镜前轻舞。作者不知今夜的月亮是否弯曲,谁又在窗前依靠着栏杆,佩戴着同心锁。春风轻拂,似乎在与遥远的秋水相映成趣。虽然只知道在碧窗前等待,却不相信东风会将彩云吹散。梦中的银屏与飞鸾似乎遥不可及,最后只剩下卷起的珠帘。杨花飘落,月光如水,尘埃掩盖了玉筝的弦柱,画堂又显得空荡荡的。
冯延巳,字绵,号云子,唐代词人,生于晚唐,因其词风清丽婉约而受到推崇。其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虞美人》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失落感。开篇的“玉钩鸾柱调鹦鹉”,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春日场景,声声鹦鹉吟唱,恰如春风拂面。然而,随后“云屏冷落画堂空”的描写则转向孤寂,春光虽好,却显得空旷无依。
整首词中,诗人利用自然景色的变化来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落花、低飞的燕子、轻舞的莺鸟,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愁苦与不安。尤其是“杨花零落月溶溶”,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伤感。最后的“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似乎一切美好都被尘埃覆盖,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忆和期盼。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因孤独而产生的深沉愁苦。作者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短暂、情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令人伤感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玉钩”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珍贵
B. 凶险与死亡
C. 友情与爱情
“不知今夜月眉弯”中的“眉弯”指的是?
A. 眼睛
B. 月亮的形状
C. 人的思念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1.A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