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58
棹歌一唱醒群迷,
先有胸中九曲溪。
仁智之真常莹彻,
过门不入亦山栖。
一首船歌唱响,唤醒了那些迷茫的人;
心中早已存在的,像九曲溪一样曲折悠然。
仁爱和智慧的真谛,总是清澈透彻;
即使没有进入门中,心灵依旧栖息在山间。
“九曲溪”可能源于中国文学中对曲折小溪的描写,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多变。在古代文化中,仁爱与智慧常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两大原则,此诗中提及的“仁智之真”,强调了内心的清澈与真实。
作者介绍:陈普,字仲和,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静谧的山水环境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表达了对迷失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仁智的追求。
这首诗以“棹歌”开篇,通过音乐的力量唤醒迷失的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九曲溪”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复杂。接下来的“仁智之真常莹彻”则是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背景,结合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内心宁静、追求智慧的精神境界。尤其是最后一句“过门不入亦山栖”,更是将心灵的栖息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超脱的自在,又有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这种宁静与深邃的感受,使得全诗充满了哲学的思考与艺术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内心的迷茫与觉醒,强调了仁爱与智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栖息之地的渴望。
诗词测试:
“棹歌一唱醒群迷”中“棹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仁智之真常莹彻”中的“仁智”指的是什么?
“过门不入亦山栖”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