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7: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7:27:54
彤云黯黯暮天寒,
半卷珠帘未欲眠。
独坐小窗无伴侣,
可怜霜月向人圆。
傍晚的天空阴沉寒冷,
半卷的珠帘下我未曾入眠。
我独坐在小窗前,没有伴侣,
可怜的霜月照着我,显得格外圆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霜月”是指农历九月,通常在寒冷的季节,象征着孤独与清冷的心境。古人常在月圆之时吟咏,表达思乡之情或孤寂的感受。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子文,号竹坡,宋代女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她以才情出众著称,尤其擅长词,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表现出细腻的心思和独特的视角。她的诗词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创作背景:
《霜夜》创作于宋代,正值朱淑真生活的动荡时期,个人感情与时代背景交织,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身处寒冬夜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霜夜》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索的诗,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坐窗前,半卷的珠帘似乎在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彤云密布的傍晚,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而“未欲眠”的状态则显得更加孤寂与无助。诗中的“独坐”不仅表明了诗人的孤单,更透露出内心深处对陪伴的渴望。
可怜的霜月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明亮、圆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霜月虽美,却也让人倍感孤独,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这份孤寂的惋惜与无奈。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为主线,通过描绘寒冷的霜夜,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的隔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彤云黯黯”的意思是:
A. 天空明亮
B. 天空阴暗
C. 天空晴朗
D. 天空多云
“半卷珠帘未欲眠”中“未欲眠”表示:
A. 已经入睡
B. 不想睡
C. 感到困倦
D. 睡得很香
诗中提到的“霜月”主要象征:
A. 温暖
B. 孤独与美
C. 朋友
D. 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霜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然而,李清照的词中更多地流露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朱淑真则更强调当下的孤独感。两位女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自探索着女性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