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新冬》

时间: 2025-07-29 23:28:03

诗句

日一北而万物生,始知天意在收成。

愚民未论祁寒理,往往相为嗟怨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28:03

原文展示:

日一北而万物生,始知天意在收成。愚民未论祁寒理,往往相为嗟怨声。

白话文翻译:

太阳向北升起,万物开始复苏,才明白天意是为了丰收。然而愚昧的人们不讨论严寒的道理,常常互相发出怨怼的声音。

注释:

  • 日一北:日指太阳,一北是指太阳升起的方向(北方),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万物生:万物复苏,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 天意:上天的意志或安排,这里指自然规律。
  • 愚民:愚蠢的百姓。
  • 祁寒:指严寒的天气。
  • 嗟怨声:叹息和怨恨的声音,表达了不满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生于南宋,因其才华和个性被誉为“才女”。她的诗词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新冬》创作于北方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描写冬季的情景,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人们愚昧无知的批评。诗作背景下,正值农耕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诗人对收成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新冬》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深刻关系。开篇以“日一北而万物生”引入,展现了春天的来临,生机勃勃的万物复苏,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转向对人性的思考,指出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无知与怨恨。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讽刺的力量,愚昧的民众在面对自然的严酷时,表现出一种无力的抱怨,而不是去理解和适应环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内心的挣扎,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一北而万物生:太阳升起,万物复苏,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2. 始知天意在收成:理解到自然规律的引导,暗示人们应顺应自然。
  3. 愚民未论祁寒理:愚昧的人们不思考严寒的真相,表现出对自然的无知。
  4. 往往相为嗟怨声:人们互相抱怨,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环境的怨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开头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后文人们的愚昧对立。
  • 暗喻:通过“日一北”暗示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与重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自然规律与人类愚昧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人们面对自然时应有的敬畏与理解,而非盲目的抱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命。
  • 万物:代表自然界的生机。
  • 愚民:象征社会中无知与盲从的人群。
  • 嗟怨声:表达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一北而万物生”中所指的季节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人对“愚民”的态度是?

    • A. 同情
    • B. 讽刺
    • C. 敬畏
    • D. 赞美
  3. “嗟怨声”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无奈
    • D. 希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淑真的《新冬》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十一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十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九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八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四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三 折梅 照水梅 咏梅杂诗 咏梅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胸中柴棘 属车 包含亡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春秋之义 偏听偏信 甲第连天 豕字旁的字 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妻的成语 殊涂同致 见字旁的字 勾心斗角 劳徒 包含拼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遐迩知名 革字旁的字 加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