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27
原文展示: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其四
张道洽 〔宋代〕
疏疏竹外枝,短短水边篱。
南雪若相避,东风殊不知。
兰荃皆弱植,桃杏总凡姿。
坐叹逋仙远,清宵费梦思。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竹枝外,短短的水边篱笆旁。
南方的雪似乎在躲避,东风却浑然不觉。
兰花和荃草都是柔弱的植物,桃花和杏花都显得平凡。
坐着叹息逋仙的遥远,清冷的夜晚让人梦中思念。
注释:
- 疏疏:稀疏的样子。
- 竹外枝:竹子外面的枝条。
- 短短:形容词,短小的样子。
- 水边篱:水边的篱笆。
- 南雪:指南方的雪。
- 东风:春天的风。
- 殊不知:完全不知道。
- 兰荃:兰花和荃草,都是古代文人喜爱的植物。
- 弱植:柔弱的植物。
- 桃杏:桃花和杏花。
- 凡姿:平凡的姿态。
- 逋仙:指隐士或仙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理想中的高人。
- 清宵:清冷的夜晚。
- 费梦思:在梦中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道洽(约1202-1268),字泽民,号实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咏物诗,对梅花情有独钟,有“梅花诗人”之称。这首诗是他与同官在池州咏梅时所作,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隐逸之志。诗人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在竹外、水边的自然生长状态,以及它在南雪和东风中的坚韧不拔。诗中“南雪若相避,东风殊不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了梅花不畏严寒、独立自强的品质。后两句通过对兰荃和桃杏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非凡气质。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清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疏竹外枝,短短水边篱。”这两句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稀疏的竹枝外,短小的水边篱笆旁,营造了一种自然、清幽的氛围。
- “南雪若相避,东风殊不知。”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梅花在南雪和东风中的坚韧和独立。
- “兰荃皆弱植,桃杏总凡姿。”通过对兰荃和桃杏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非凡气质。
- “坐叹逋仙远,清宵费梦思。”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清高。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南雪若相避,东风殊不知”中的拟人手法,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 对比:如“兰荃皆弱植,桃杏总凡姿”中的对比手法,突出了梅花的非凡气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清高。
意象分析:
- 竹外枝:象征自然、清幽的环境。
- 水边篱:象征简朴、宁静的生活。
- 南雪:象征严寒、挑战。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
- 兰荃:象征柔弱、文雅。
- 桃杏:象征平凡、世俗。
- 逋仙:象征隐逸、高洁。
- 清宵:象征孤寂、清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雪若相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诗中“兰荃皆弱植”一句中的“兰荃”指的是什么?
A. 兰花和荃草 B. 兰花和菊花 C. 兰花和梅花
- 诗中“坐叹逋仙远”一句中的“逋仙”指的是什么?
A. 隐士 B. 仙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道洽的《池州和同官咏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都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但张道洽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道洽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梅花诗选》:收录了多位诗人咏梅的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