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时间: 2025-07-29 13:08:20

诗句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08:20

原文展示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上是谁种下了十里梅花?梅花在溪水旁盛开,恰好与水面齐平。此行并没有官司要处理,只是为了梅花而来。

注释

  • 一行:这里指的是一行梅树。
  • 十里梅:指的是沿途十里长的梅花树。
  • 下临溪水:意为梅花树下边正好有溪水流过。
  • 恰齐开:正好在同一时间盛开。
  • 无官事:没有公务要处理。
  • 梅花也合来:这次行程的目的只是为了欣赏梅花。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情感。梅花在寒冬中盛开,寓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提到的梅花,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生活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梅花的情感,促使他在一次行程中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他无意中来到此地,单纯为欣赏梅花而来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的开头以“谁栽十里梅”引入,表现出一种探索的好奇心,似乎在询问这美丽的景象背后是谁的巧手。接着,作者以“下临溪水恰齐开”描绘了梅花与溪水相映成趣的景象,画面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强调“无官事”,表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欣赏梅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谁栽十里梅”,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梅花的惊叹与好奇。
    • 第二句“下临溪水恰齐开”,通过视觉对比,营造出梅花与溪水的和谐之美。
    • 第三、四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表明来此并没有其他目的,纯粹是为了欣赏梅花,表达出一种放松与自在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十里梅”与“溪水”形成了视觉上的对称。
    • 拟人:梅花仿佛自有生命,与水面相映成趣,生动形象。
    • 象征:梅花象征着坚韧、高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格的向往。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梅花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 溪水:流动的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之美,增强了诗的意境。
  • 十里:强调了梅花的绵延与壮观,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里梅”是指什么?

    • A. 十里长的梅树
    • B. 十里的景色
    • C. 十里长的河流
    • D. 十里长的道路
  2. 诗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处理公务
    • B. 赏梅花
    • C. 旅游
    • D. 访友
  3. 诗中“下临溪水恰齐开”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溪水与梅花的和谐美
    • B. 溪水的清澈
    • C. 梅花的香气
    • D. 天空的明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早梅》李清照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但更强调了梅花在逆境中的生长,展现了坚韧的精神。
  • 李清照的《早梅》:通过描绘梅花的早开,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的渴望,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始皇 上巳玉津园赐宴 珊瑚笔格 秋夜对月 秋夕池上 清风十韵 七夕 南朝 明皇 柳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黔突暖席 穷猿失木 识要 马字旁的字 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狼结尾的成语 处所 溺器 轻偎低傍 强人所难 建之底的字 艮字旁的字 淑气 肀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鬼开头的成语 金风未动蝉先觉 销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