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4:08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说著长峰十日愁,夜来发处四更头。
莫令炬火风吹黑,未说红纱绛蜡休。
在长峰的迳上,感到十天的烦恼,
昨夜在四更时分,才开始发作。
不要让火把被风吹灭,
也别让红纱和红蜡烛找不到休息的地方。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炬火”与“红纱”象征着人们面对黑暗和孤独时的求助与希望,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思考。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杨万里在长峰山行旅期间,因天气突变而感到烦闷。诗中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遭遇雨天的无奈和愁闷,同时也寄托了他希望能够寻得片刻宁静的愿望。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通过短短几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十日愁”表达了长时间的烦恼,极具感染力,描绘出诗人因自然环境变化而感到的忧虑与无奈。在夜晚四更时分的雨夜,诗人似乎在思索人生,感受到孤独与烦闷。
“炬火”与“红纱”的意象构建了一种温暖而又脆弱的氛围,象征着在困境中人们对光明和安全的渴望。诗人的情感在这种对比中更加鲜明,他不希望外界的风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打破,渴望保留一丝温暖与宁静。因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方式,如“炬火”与“红纱”的并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此外,诗句中隐含的比喻与象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同时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峰”指的是什么?
“炬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红纱与绛蜡”能得到什么?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烦恼。杨万里更多地关注于个体的内心挣扎,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中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