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六丑》

时间: 2025-07-12 10:34:03

诗句

叹浓欢易散,便忍把、恩情抛掷。

恁时寸心,惟思生翅翼。

别后踪迹。

不定如萍泛,暂抛江沔,又留连京国。

芳容料见尤光泽。

共赏青楼,同游绮陌。

皆曾痛怜深惜。

纵鳞鸿托意,云水犹隔。

兰房深寂。

映轻红淡碧。

翠竹名花底、同燕息。

杯盘屡肯留客。

见真诚厚爱,意深情极。

乌纱剪为新冠帻。

谁知道、荏苒尘埃带抹,任他倾侧。

朝云信、且候潮汐。

但寸心、未改伊人在,应须近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34:03

原文展示:

叹浓欢易散,便忍把恩情抛掷。恁时寸心,惟思生翅翼。别后踪迹。不定如萍泛,暂抛江沔,又留连京国。芳容料见尤光泽。共赏青楼,同游绮陌。皆曾痛怜深惜。纵鳞鸿托意,云水犹隔。兰房深寂。映轻红淡碧。翠竹名花底同燕息。杯盘屡肯留客。见真诚厚爱,意深情极。乌纱剪为新冠帻。谁知道荏苒尘埃带抹,任他倾侧。朝云信且候潮汐。但寸心未改伊人在,应须近得。

白话文翻译:

感叹浓厚的欢愉容易散去,忍心将这份恩情抛弃。那时候的内心,只想飞翔。分别后踪影不定,像浮萍一样,暂时抛开江河,却又留恋京城。她的美丽容颜显然更加光彩照人。我们一起欣赏青楼的美景,一同游历绮丽的街道,都曾深深怜惜过。即使在意愿寄托的鸿雁飞翔之间,云水依然隔绝。兰房里寂静无声,映衬着淡红与碧绿。翠竹名花底下,共同栖息的燕子。酒杯和盘子多次邀请留客。见到真诚厚重的爱意,情感深厚而极致。乌纱帽剪成新的冠帻。谁能知道时光荏苒,尘埃带走了多少,任凭它倾斜。早晨的云彩信号等待潮汐,但我的心意未改,伊人仍在,应该要更近一些。

注释:

  • 浓欢:指浓厚的欢乐。
  • 抛掷:丢掉,抛弃。
  • 寸心:内心的情感。
  • 翅翼:比喻自由飞翔的愿望。
  • 踪迹:踪影,足迹。
  • 萍泛:浮萍漂浮,形容漂泊不定。
  • 京国:指京城,即“北京”。
  • 芳容:美丽的容颜。
  • 青楼:古代指妓院,象征美色与欢愉。
  • 兰房:指闺房,象征女子的居所。
  • 乌纱:一种古代官帽,象征地位与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著称,多描写爱情和人生的无常。

创作背景: 这首《六丑》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六丑》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开篇便以“叹浓欢易散”引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在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分离后的孤独与无奈,诸如“别后踪迹”、“不定如萍泛”等描绘,让人感受到那种无根漂泊的失落。

而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共赏青楼,同游绮陌”不仅展现了曾经的欢乐,也暗示了对那段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诗人娴熟地运用对比,展现了现实时光的流逝与心中情感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后半部分则通过“兰房深寂”、“映轻红淡碧”,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表达出一种回忆的甜蜜与痛苦交织的情感。最后一句“但寸心未改伊人在,应须近得”则强调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尽管时光不再,但心中的情感依旧未变,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对爱情、时间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叹浓欢易散”:感叹美好的欢乐容易消逝。
    • “便忍把恩情抛掷”:忍心将这份恩情抛弃。
    • “恁时寸心”:那时的心情。
    • “惟思生翅翼”:只想要自由飞翔。
  2. 修辞手法

    • 比喻:“不定如萍泛”,用浮萍比喻漂泊不定的状态。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如“青楼”与“绮陌”形成对比。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短暂欢愉的惋惜,及对爱情与美好时光的留恋,突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对情感的坚持。

意象分析:

  • 欢愉:象征着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 青楼、绮陌:代表着美好回忆与欢聚的场所。
  • 兰房:象征女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寸心”指的是: A. 内心的情感
    B. 身体的感觉
    C. 生活的目标

  2. 在诗中,作者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漂泊的状态? A. 云彩
    B. 浮萍
    C. 鳞鸿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情感是: A. 忘记过去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爱情的执着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比较《六丑》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对爱情的感怀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婉约细腻,而杨泽民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深情交织的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朱菊人明府台湾内渡 忆友人村居 海镜亭 常州 题顾亭林先生诗集后 送陈右铭出都 天津 宿广惠寺 送张万石下第归廉州 鸡特扣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臼字旁的字 新民 业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诡形殊状 不可言喻 踏冻 富商 选锋 文字旁的字 饮水忘源 瘗毛血 儿字旁的字 包含健的词语有哪些 供不应求 渊谋远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