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20
宿法惠寺
作者:贺铸 〔宋代〕
驱马越飞涧,扬旌下回冈。
欻见层浮图,高风振琅璫。
重门壮且深,老柏森然行。
佛子出延客,投鞭步长廊。
中庭汲新泉,一饮生清凉。
孤坐兴登览,危梯趋上方。
萧萧荒竹林,檐外如环墙。
樵牧断行径,龙蛇知所藏。
山禽喜暄阳,啸侣何琅琅。
子规特殷勤,使人怀故乡。
引领落西北,暮色来苍茫。
一官早见縻,微尚久未偿。
明发复东去,斯游良不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经过飞涧,旗帜迎风飘扬,俯瞩远方的山冈,忽然看到高耸的浮图,气势磅礴,钟声悠扬。寺院的重门巍峨且深邃,古老的柏树苍翠挺拔。寺中的僧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诗人投鞭下马,步入长廊。中庭汲取新泉,饮下后感到无比清凉。诗人独坐兴致勃勃,攀登高梯,向上眺望。荒凉的竹林萧瑟,屋檐外形成环绕的墙壁。樵夫和牧人断绝了往来的小路,龙与蛇在暗处静藏。山中的鸟儿欢快地鸣叫,伴随它们的同伴声声悦耳。杜鹃鸟特别殷勤鸣叫,使人思念故乡。诗人引领着目光望向西北,暮色渐浓,景色苍茫。早已看见官职的束缚,微薄的俸禄长久未能得到满足。清晨再次出发,东去的旅程令这次游览铭记于心。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香溪,晚号白云山人,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小令和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游历的见闻,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法惠寺》写于诗人游历法惠寺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反映了诗人游历时的心境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宿法惠寺》是一首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开篇即以“驱马越飞涧,扬旌下回冈”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诗人骑马经过飞涧,迎风飘扬的旗帜似乎象征着他的豪情和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欻见层浮图,高风振琅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远、清新的气氛,表现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在描写寺院的环境时,诗人用“重门壮且深,老柏森然行”表达出寺庙的庄重与古老,这种古老的树木似乎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圣地。接着,诗人描绘了僧人和来客的互动,表现出寺院的热情与宁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诗的中段描绘了诗人饮水、登高、观景的情景,“中庭汲新泉,一饮生清凉”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和清新。而“孤坐兴登览,危梯趋上方”则传达了他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在“子规特殷勤,使人怀故乡”一句中,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杜鹃鸟的鸣叫更是点缀了这一情感,使得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诗人游历法惠寺的愉悦心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寺庙的宁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传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驱马越飞涧”的意思是:
A. 骑马经过涧水
B. 骑马飞越高山
C. 骑马在平地上行走
答案:A
“子规特殷勤”中的“子规”指的是:
A. 竹子
B. 杜鹃鸟
C. 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重门”代表什么?
A. 寺庙的大门
B. 家庭的门
C. 酒店的门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贺铸的《宿法惠寺》更注重游历过程中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哲理思考。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贺铸的诗更为生动热情,而王维则显得沉稳深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