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4:29
暖袭游人陌上尘,不知花信几番新。
莫教吹到荼醾处,吹到荼醾是晚春。
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游人走过的尘土,不知道花儿开了多少次。
不要让风吹到荼蘼花那里,因为那时已是晚春。
荼醾花在古代常被用作春末的象征,代表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诗中提到的“荼醾处”暗示了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释圆悟,宋代诗人,专注于禅宗与诗词的融合,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其作品常带有自然的清新气息与哲理的深邃思考。
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与花开的场景,表达对春天短暂而美妙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春天时常常忽视时间流逝的状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出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开头两句,诗人用“暖袭”来传达春风的温柔和亲切,游人在春日的阳光下漫步,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提到“荼醾”,不仅是对春天的标志,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春风虽好,但转瞬即逝,春天的花朵也即将凋零。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美好时光。春天短暂而易逝,诗人通过描绘春风与花开的景象,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而不要等到春天结束时才感到后悔。
诗中提到的“荼醾”花象征什么?
“暖袭游人陌上尘”中的“暖袭”可以理解为: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王维的《相思》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释圆悟的《方海丰诗境楼分赋得春风》相比,王维的作品更加个人化,关注情感的细腻表现,而释圆悟则更侧重于自然变化与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