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4:06
李侯入境怜焦枯,指麾屏翳如家奴。
坐令大旱变霖雨,一时凋瘵歌岩夫。
我思东坡不可见,夜讽新诗还撚须。
庆源老人骨已朽,爱民似子当今无。
稻田上下水声接,农家准拟相携壶。
南邻败屋欹欲倒,君来往往人争扶。
流离复合燕相贺,向人况欲嘲解襦。
吏民莫怪吾面瘠,耄倪艰食方饥癯。
政声不必家置喙,自然和气成欢呼。
何当相聚饮一斗,高吟大笑临邛垆。
李侯进入这个地方,怜悯那些焦枯的农田,他的手势如同家里的奴仆。
他坐在这里,能让大旱变为雨水,一时之间,农夫们的歌声因作物凋萎而消失。我想念东坡(苏轼)无法相见,夜里吟诵新诗,撚须自哀。
庆源的老人骨头已朽,如今没有人像他那样热爱百姓。
稻田上下水声相连,农家打算携着壶酒共饮。
南边邻居的破屋快要倒了,您来时大家争着去扶持。
流离失所的人们再次团聚,燕子相互祝贺,难道不想嘲笑那解开衣襟的情景吗?
吏民们不要怪我面容憔悴,年岁已高,辛苦的生活让我瘦弱。
政声不必让家中置喙,自然会有和气响起欢呼。
何时我们能相聚,痛痛快快地喝一斗酒,高高兴兴地吟唱于临邛垆?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擅长于诗词创作,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廷吉担任知县期间,表达了诗人对李知县施政的赞许,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诗人通过描绘农田的困境、百姓的生活状况,显示出对地方治理的期望。
《赠李廷吉知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李廷吉知县的施政表现了对百姓的爱护和对民生的关注。开篇即以“李侯入境怜焦枯”引入,展现了李知县面对困境而心生怜悯的形象,突显了他身为知县的责任感。接下来,诗人用“坐令大旱变霖雨”形象地描绘了李知县的治理能力,寓意着他能够为民众带来雨露滋润。
诗中提及的“我思东坡不可见”反映了诗人对于苏轼的怀念,同时也传达了对当下政治的无奈与惆怅。此外,诗中描绘田间水声、农家相聚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最后,诗人以“何当相聚饮一斗”结尾,表达了与李知县共饮畅谈的愿望,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地方治理的美好愿望与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的生动体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递了对地方治理的期待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表现出诗人对李知县施政的赞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知县对待焦枯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谁?
诗的结尾提到的“饮一斗”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