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06
大关
高为阜 〔清代〕
关前曾养马,尔日建孤城。
树杂巴人种,田多戍卒耕。
猿啼常趁晓,鸟唤不知名。
长夜难为听,萧萧山雨声。
在大关前曾经养马,那个时候建起了孤零零的城。
树木杂生,都是巴人在这里种植的,田地里多是戍卒在耕作。
猿声常常在清晨时分啼叫,鸟儿的叫声却不知名。
漫漫长夜很难入睡,唯有山中细雨的声音萧萧作响。
高为阜,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作多集中于描绘边塞生活和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诗作于高为阜在边疆或军营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边关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展示了关外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结合。
《大关》以边关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的深刻印象。诗中通过描绘关前的孤城、杂树、耕田以及猿啼鸟鸣,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开头两句提到“曾养马”和“建孤城”,不仅表明了这片土地的历史痕迹,也暗示了边关的战略重要性。接下来的“树杂巴人种,田多戍卒耕”,则让人感受到边疆文化的交融和士兵的辛劳。
诗的最后两句“长夜难为听,萧萧山雨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漫漫长夜中,只有细雨声伴随,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反映了边关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围绕边关生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怀旧与忧伤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巴人”指的是哪一地区的人?
“长夜难为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哪一自然现象常与清晨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