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诗》

时间: 2025-05-20 15:20:02

诗句

遐举游名山。

松乔共相追。

层崖成崇馆。

岩阿结重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5:20:02

原文展示

遐举游名山,
松乔共相追。
层崖成崇馆,
岩阿结重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足游览名山的情景。青松高耸,似乎在与我相追逐;高耸的山崖形成了壮丽的宫殿,岩石的边缘交错着重重的门扇。

注释

  • :远,遥远。
  • :指举起、抬起,这里作“游”的意思。
  • 松乔:松树和乔木,象征高大挺拔的树木。
  • 层崖:层层叠叠的悬崖。
  • 崇馆:高大的馆舍,形容山的雄伟。
  • 岩阿:岩石的边缘或山崖。
  • :交错、连接。
  • 重闱:重重的门扇,形容山的险峻和幽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谌(约公元270年-约公元324年),字仲弓,号元明,魏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魏晋时期,那个时代的文人往往追求自然与个人内心的和谐,山水游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这首诗体现了人们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卢谌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游览名山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壮丽景色的赞叹。诗中“松乔共相追”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青松与乔木的生长情景,仿佛在与游者竞相争高,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层崖成崇馆”则将自然景观比拟为人间的华美宫殿,既彰显了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魏晋文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遐举游名山:远足游览著名的山岳,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
  2. 松乔共相追:描绘了松树和乔木茂盛生长,仿佛在与游者一同追逐,让人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3. 层崖成崇馆:将层叠的山崖比作高大的殿堂,显示出自然的壮丽与宏伟。
  4. 岩阿结重闱:山岩的边缘交错重叠,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险峻和幽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崖比作“崇馆”,增强了诗的空间感和气势。
  • 拟人:松乔仿佛在与游者“相追”,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体现了魏晋文人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高远与追求,代表着伟大的自然和文化。
  • 松乔:象征坚韧与青春,体现自然的生机和希望。
  • 层崖:代表险峻和壮丽,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层崖”比作什么?

    • A) 高楼
    • B) 崇馆
    • C) 溪流
    • D) 田野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崇敬与赞美
    • C) 恐惧
    • D) 疏远

答案

  1. B) 崇馆
  2. B) 崇敬与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美,但着重于静谧与和谐;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富有豪情与奔放。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与卢谌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各自时代与个人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魏晋南北朝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五 纪别 菩萨蛮 题美人图 菩萨蛮 其二 咏枕和友 菩萨蛮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 菩萨蛮 其二 代答,仍集庭筠诗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十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盘蜿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臣字旁的字 跌宕放言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突地吼 鼻字旁的字 顺我者吉,逆我者衰 巴巴急急 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快板儿书 秃宝盖的字 尸字头的字 三字俗语大全_经典三字俗语解析与应用 邻女窥墙 促数 包含客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包含尉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