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

时间: 2025-04-26 04:07:48

诗句

灵鹫高林暑气清,竺天石壁雨痕晴。

客来湖上逢云起,僧住峰头话月明。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

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48

原文展示:

灵鹫高林暑气清,
竺天石壁雨痕晴。
客来湖上逢云起,
僧住峰头话月明。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
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

白话文翻译:

在灵鹫高林中,暑气清凉,
竺天的石壁上,雨水洗净后依然晴朗。
客人来到湖上,遇见了云雾升起,
住在峰顶的僧人,正在谈论明月。
世间的道路我早已知道是难以直行的,那我此生又何必追求虚名呢?
我早已决定搬到孤山去,种植果树和茅草,这样生活就容易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鹫:指灵鹫山,古代名山,象征高洁之地。
  • 竺天:指佛教圣地,可能与佛教有关的地方。
  • 石壁:岩石的壁面,象征坚固和静谧。
  • 月明:明亮的月光,常用以象征清静与幽远。
  • 虚名:无实质内容的名声,追求虚名的人往往忽视实质。

典故解析:

  • 灵鹫山与竺天都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向往。
  • 孤山则是诗人渴望隐居、追求宁静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心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守仁的诗词多反映其哲学思想,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守仁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选择隐居,追求简单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西湖》一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名利的思考。开篇通过描绘灵鹫高林的清凉和竺天石壁的干净,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悠然自得的自然境界。这种环境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云雾缭绕的湖上,僧人谈论明月,营造出一个人间仙境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话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转折的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理解与超脱。他意识到世间的道路艰难,而名利并不是人生的追求。此时,诗人显得愈发清醒,选择远离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诗人将思绪引向未来,提到移居孤山、种果支茅,表现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种植果树和茅草不仅是对未来的计划,更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归属。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鹫高林暑气清:灵鹫山的树林在炎热的夏日中显得格外清凉,强调自然的清新。
  • 竺天石壁雨痕晴:竺天的石壁经过雨水洗礼后,依然显得明亮,象征着洗净铅华后的清明。
  • 客来湖上逢云起:客人在湖上偶遇云雾升起,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僧住峰头话月明:住在山峰上的僧人正在谈论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哲思。
  • 世路久知难直道:世间的路途我早已知晓是曲折的,表达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 此身那得尚虚名:这身体又如何能追求虚名,强调对名利的淡泊。
  • 移家早定孤山计:我早已决定搬到孤山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种果支茅却易成:种植果树和茅草生活就容易了,象征简朴而富足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灵鹫高林”与“竺天石壁”,形成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
  • 意象:通过“云”、“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鹫山:象征高洁、超然的境界。
  • :象征变化与不定,代表人生的曲折。
  • :象征明亮与宁静,代表内心的清明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鹫”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灵鹫山
    • B. 西湖
    • C. 孤山
    • D. 竺天
  2. 诗人打算移居到哪个地方?

    • A. 西湖
    • B. 灵鹫
    • C. 孤山
    • D. 竺天
  3. 诗中提到“此身那得尚虚名”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平静
    • C. 对天地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1. A. 灵鹫山
  2. C. 孤山
  3. B. 追求内心的平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守仁的《西湖》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守仁更侧重于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守仁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阳明与他的心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兴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以自嘲 初履地 重读唐太宗纪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 其一 赵故城 子文大丞重午日走贶煮酒,清甚,殆与远水一 百丈山 八十四盘 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丹垩一新 甘贫苦节 氏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敢不唯命 办法 乌鸟之情 克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包含峻的成语 毛字旁的字 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射香 佳肴 包含矢的词语有哪些 壮志凌云 雅瑟 老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