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48
灵鹫高林暑气清,
竺天石壁雨痕晴。
客来湖上逢云起,
僧住峰头话月明。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
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
在灵鹫高林中,暑气清凉,
竺天的石壁上,雨水洗净后依然晴朗。
客人来到湖上,遇见了云雾升起,
住在峰顶的僧人,正在谈论明月。
世间的道路我早已知道是难以直行的,那我此生又何必追求虚名呢?
我早已决定搬到孤山去,种植果树和茅草,这样生活就容易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心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守仁的诗词多反映其哲学思想,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守仁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选择隐居,追求简单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西湖》一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名利的思考。开篇通过描绘灵鹫高林的清凉和竺天石壁的干净,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悠然自得的自然境界。这种环境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云雾缭绕的湖上,僧人谈论明月,营造出一个人间仙境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话和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转折的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理解与超脱。他意识到世间的道路艰难,而名利并不是人生的追求。此时,诗人显得愈发清醒,选择远离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诗人将思绪引向未来,提到移居孤山、种果支茅,表现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种植果树和茅草不仅是对未来的计划,更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归属。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鹫”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打算移居到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此身那得尚虚名”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