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密意》

时间: 2025-08-10 05:09:41

诗句

呵花贴鬓黏寒发,凝酥光透猩猩血。

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5:09:41

原文展示:

呵花贴鬓黏寒发,凝酥光透猩猩血。
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白话文翻译:

呵护花朵让花瓣贴在鬓边,黏在寒风中散落的头发;
凝聚的酥光透过猩红的血色。
经过洛水的人如此之多,
唯有陈王才能看到那罗袜。

注释:

  • 呵花:轻声唤护花朵。
  • 贴鬓:花瓣贴在鬓角。
  • 寒发:寒风中飘散的头发。
  • 凝酥光:凝聚的细腻光泽。
  • 猩猩血:猩红色的液体,象征鲜艳的颜色。
  • 洛水:指洛水,古代的著名河流。
  • 陈王:指陈后主,历史人物,因其美丽的后宫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约824),字宗道,号白石,唐代诗人,生于今湖南。韩偓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擅长写风景、咏物及抒情诗,常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密意》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诗人对花草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爱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密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花的娇美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开头“呵花贴鬓黏寒发”,描绘了春日的场景,花瓣轻轻贴在鬓边,仿佛在呵护着这个美丽的瞬间。接下来“凝酥光透猩猩血”,通过“凝酥光”与“猩猩血”的对比,表现了一种鲜活而又细腻的美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热切情感。这种美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内心情感的反射。

诗中提到的“洛水”,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了流逝的时光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唯有陈王见罗袜”,则引入了历史典故,暗示在众多过客中,只有陈王看到了那件美丽的罗袜,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对爱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历史的引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对爱情的敏感,体现了唐诗的韵味与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呵花贴鬓黏寒发:用“呵”字表现出对花的关心,花瓣轻轻贴在头发上,体现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2. 凝酥光透猩猩血:用“凝酥光”形容花瓣的光泽,表现了花朵的娇艳与鲜活。
  3. 经过洛水几多人:洛水作为背景,暗示着众多过客,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4. 唯有陈王见罗袜:引入陈王这一历史人物,暗示只有他能看到这份美丽,表现出在众多繁华中独特的情感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美丽的装饰,暗示爱情的芬芳。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花”、“寒发”、“洛水”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感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借助自然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这种情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显得愈发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爱情与美好。
  • 寒发:暗示人对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中所带来的孤独感。
  • 洛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罗袜:代表着美丽与细腻,暗示着内心对爱情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呵花贴鬓”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忧伤
    B. 温柔
    C. 愤怒

  2. 陈王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美的独特感知
    C.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洛水”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表达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在月夜中,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孤独。

诗词对比:

  • 韩偓《密意》与杜甫《春望》:前者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花朵之美,后者则通过国家动荡抒发忧国之情,两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宫人欠伸图 题扇赠首坐 送别阴阳教授 题崇山刘氏园亭 次韵奉题吴彦贞华林别业 江村 春晚 读柳子厚集 题水轩 曹仁宪谨荣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为书 走笔疾书 至字旁的字 忍无可忍 青面獠牙 星敷 包含巷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毛里拖毡 一字不苟 鹵字旁的字 榱桷 包含审的成语 包含飞的成语 云迷雾锁 玄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交臂失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