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27:11
红树江村外,黄芦野水边。
叶深风落地,禾偃涝余田。
雁鹜违寒日,牛羊入远烟。
岸人连棘户,尽室避军船。
在江村的外面,红树映衬着,黄芦丛生的野水边。
树叶在深秋的风中纷纷落下,禾苗因水涝而低垂着。
大雁和野鸭在寒冷的日子里逆风而行,牛羊则在远处的烟雾中归来。
岸边的人们连着荆棘搭建的房户,家中人们全都躲避着军船的到来。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村庄生活,反映出明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生存状态。
作者介绍:吴会,明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简朴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苦,诗中透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生活困境的感叹。
《江村》以生动的自然描绘和乡村景象,展现了江村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那一时代民众的艰难处境。诗的开头两句,以简单的景象入手,勾勒出江村的自然风貌,红树与黄芦的对比,生动展现了秋天的气息。接下来,诗人以“叶深风落地”描写秋风萧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禾苗因水涝而低垂,暗示了农民遭遇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悲哀。
后面的描写更是呈现出一种乡村的生活状态,雁鹜逆风而行,牛羊归家,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美。最后两句提到“岸人连棘户,尽室避军船”,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恐慌与困扰,透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宁静之美,又有社会动荡下的人生苦楚,深刻而富有层次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慨,渗透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明代
C. 清代
诗中“禾偃涝余田”指的是什么现象?
A. 干旱
B. 水涝
C. 农田丰收
“岸人连棘户”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贫困
C. 欢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江村》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