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3: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35:57
荆江南下越,渺渺几长亭。
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
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
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
这首诗描绘了荆江流向南方进入越地,沿途的长亭寥寥可数。江水绵延三千里,孤舟航行了十二程。潮水涌来时,江滩显得苍白,远处的山峦在海口显得青翠。昔日的吴越之地,如今已经成为了帝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会,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统一与繁荣的阶段,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与历史变迁,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题钱塘》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情的历史回望,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情感。开篇的“荆江南下越”展现了诗人眼前辽阔的水域,带有一种流动的美感,令人联想到生命的旅程。接着通过“渺渺几长亭”,引出诗人旅途的孤寂,长亭不仅是休息之所,也象征着人生的路途与思考。
“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浩瀚与孤舟的渺小,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孤帆的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后半部分的“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生机。此时,江滩的白色与山的青翠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一句“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则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吴地的繁华已成往事,而如今的帝都更显繁荣,既有对往日的怀念,也有对现世的赞美。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情感上层层递进,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思考,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荆江南下越”中的“荆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孤帆十二程"中的“孤帆”象征什么?
诗中“昔日钱吴地”提到的“钱吴”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名?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吴会的《题钱塘》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土的怀念,而李白则更注重即刻的感受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情境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