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渡胡源口二绝》

时间: 2025-05-13 12:35:00

诗句

梨枣迎霜树压黄,盖茅新屋渐成行。

人情喜见兵戈息,路上时闻酒瓮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35:00

原文展示:

渡胡源口二绝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梨枣迎霜树压黄,
盖茅新屋渐成行。
人情喜见兵戈息,
路上时闻酒瓮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梨树和枣树在霜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加丰硕,黄叶压弯了树枝,新的茅草房子一排排地渐渐成形。人们心情愉悦,因为战争终于停息,路上不时传来酒香,令人陶醉。


注释:

字词注释:

  • 梨枣:梨和枣,指果树,象征丰收。
  • 迎霜:迎接霜降,暗示季节的变化。
  • 树压黄:树枝因果实或叶子变黄而下垂。
  • 盖茅新屋:新盖的茅草房子,象征人们的安居乐业。
  • 兵戈息:战争停止,民众安宁。
  • 酒瓮香:酒的香味,暗示人们欢庆。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逐渐安定、经济恢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欢乐,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渡胡源口二绝》是一首表现乡村生活宁静与丰收的诗作。诗中通过梨枣的丰硕、霜降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前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果实累累和新房逐渐成形的景象,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安宁;后两句则通过人们欢庆和平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结束的喜悦。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清新,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也有对人们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尤其是“人情喜见兵戈息”一句,将社会背景与个体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幅自然风景画,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梨枣迎霜树压黄:描绘梨树和枣树在霜降后的丰硕景象,树木因果实或黄叶而下垂,展现出自然的富饶。
  2. 盖茅新屋渐成行:新盖的茅草房子逐渐成排,象征着人们的安居乐业,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
  3. 人情喜见兵戈息:人们因战争的结束而感到高兴,反映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4. 路上时闻酒瓮香:路上飘来的酒香,象征着人们的欢庆和生活的愉悦。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称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梨枣、霜、茅屋、酒香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丰收与和平生活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枣:象征丰收与富饶。
  • :代表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生命的脆弱。
  • 茅屋:象征安定的生活。
  • 酒香:代表欢乐与庆祝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丰收果树是哪些? A. 桃树、杏树
    B. 梨树、枣树
    C. 苹果树、香蕉树

  2. “人情喜见兵戈息”中的“兵戈”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武器
    C. 交通工具

  3. 诗中描绘的房屋是什么样的? A. 砖瓦房
    B. 茅草房
    C. 木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的主题,都是描绘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但郑刚中的诗更偏向于表现乡村的宁静与丰收,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宫人入道和唐人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晖吉大居士游阴那招韵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 戊午诏与弟文战棘闱自惭师衂况有炊臼之梦不 吴越归秋晚 乌栖曲 乌江项羽庙 王荆公读书堂 晚舟过临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悱不发 而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化结尾的成语 包含涂的成语 死巴 雪中高士 俭结尾的成语 各不相谋 缬芷 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抽秘骋妍 出言吐词 厄字旁的字 荒原 当众 卝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学贯古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