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时间: 2025-07-27 20:28:59

诗句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

威仪何棣棣,环珮又纷纷。

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28:59

原文展示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作者: 滕珦 〔唐代〕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
威仪何棣棣,环珮又纷纷。
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太学(国学)进行的观礼仪式,早晨的曙光透过东方的天空。仪式的威严庄重,周围的环佩声此起彼伏。古老的乐曲在空中回荡,清脆的歌声在某些地方传来。六和(指六种乐器的合奏)在远处吹奏,九奏(指九种乐器的演奏)则伴随着行云而动。皇上尊崇儒学,春秋时期的名士们都受到厚待。能够陪伴在这样的盛典之中,真是幸事,借此机会我也来颂扬这些文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学:古代最高的学府,专门培养官员。
  • 威仪:威严的仪态。
  • 棣棣:形容威严雄壮的样子。
  • 环珮:指佩戴的玉器,发出声响。
  • 古乐:古代的音乐。
  • 六和:指六种乐器的合奏。
  • 九奏:指九种乐器的演奏。
  • 圣上:指皇帝。
  • 春秋:指春秋时期,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 :奠定、奠基。

典故解析

  • 春秋:指《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强调尊重儒学的传统。
  • 六和九奏:古代音乐的分类,强调乐器的和谐与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滕珦,唐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或社会为主,风格清新,多有哲理。

创作背景: 在唐代,国学的地位逐渐上升,国家重视儒学教育。诗人在观礼仪式上,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学的观礼场景,展现了唐代对儒学的尊重与重视。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方晓色”、“威仪何棣棣”、“古乐从空尽”等,构建出一种庄重而又神圣的氛围。在这样的场合中,古乐与清歌交织,代表着古老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一联,诗人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也体现了国家重视人才与文化的宏伟蓝图。最后一句“聊以颂斯文”则是诗人自谦的表达,尽管自己的地位微不足道,但仍愿意为这份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思考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学时观礼:在太学期间观看礼仪,表明诗人身处重要的文化活动中。
  2. 东方晓色分:晨曦初露,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3. 威仪何棣棣:礼仪的威严庄重,显示出场合的隆重。
  4. 环珮又纷纷:佩戴的玉器声声作响,增添了气氛的庄重感。
  5. 古乐从空尽:古老的音乐在空中悠扬而逝,传达出古文化的沉淀。
  6. 清歌几处闻:清晰的歌声从不同地方传来,渲染出热闹的场景。
  7. 六和成远吹:六种乐器合奏,声音远远飘荡,象征着和谐与统一。
  8. 九奏动行云:九种乐器演奏伴随着云彩的流动,描绘出音乐的自由与流动。
  9. 圣上尊儒学:皇帝尊崇儒学,强调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10. 春秋奠茂勋: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被重视,表明历史的深远影响。
  11. 幸因陪齿列:感到幸运能够参与其中,表达谦逊。
  12. 聊以颂斯文:借此机会颂扬文化,传达对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与象征:用“古乐”、“清歌”象征文化的传承与流动。
  • 对仗:如“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乐器的描述,增强了音乐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观礼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儒学和古代文化的崇敬,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曦:象征希望与新生。
  • 威仪:象征庄重与尊贵。
  • 古乐:象征文化的传承。
  • 清歌:象征人们对美好文化的向往。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太学的作用是什么? A. 农业教育
    B. 官员培养
    C. 兵器制造
    D. 诗歌创作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六和”指的是__种乐器的合奏。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儒学的轻视。(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文化的关注。
  • 李白的《将进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酒文化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滕珦《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杜甫《春望》
    • 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和文化的思考,但滕珦更注重于礼仪场合的描绘,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有客 次韵陈诗郎谢送牡丹 次韵李君携示唐告 送琴遂还楚东 蝶恋花 偶题 雨宿 寄友人 再用韵奉酬 堪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线披儿 宝屧 浇靡 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比比皆然 妖蛊 楚才晋用 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来宜 四字头的字 倒八字的字 功盖天地 威仪不肃 頁字旁的字 云端里看厮杀 包含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