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44
原文展示
自从清晓至黄昏,閒坐閒眠深闭门。犹子雨中来息担,老夫镫下起开樽。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沈醉定消魂。
白话文翻译
从清晨到黄昏,我闲坐着,闲眠着,深深地闭着门。侄子在雨中来放下担子休息,我在灯下起身打开酒樽。故乡的山坟墓有谁来守卫,旧时的宅园亭台还有几处存在。问答之间,感觉恍如隔世,如果不是沉醉其中,定会感到心碎。
注释
- 清晓至黄昏:从清晨到傍晚。
- 閒坐閒眠:闲坐和闲眠,形容无所事事。
- 深闭门:紧紧关闭的门,形容与外界隔绝。
- 犹子:侄子。
- 息担:放下担子,指休息。
- 镫下:灯下。
- 开樽:打开酒樽,指饮酒。
- 故山坟墓:故乡的坟墓。
- 旧宅园亭:旧时的住宅和园林。
- 恍然如隔世:感觉像隔了一个世界,形容时间久远,变化巨大。
- 沈醉:沉醉,指深深地陶醉或沉迷。
- 消魂:心碎,形容极度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zhù),字九万,号菊磵,南宋诗人,浙江余姚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闲适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侄子的到来和自己的独酌,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清晨到黄昏的闲适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閒坐閒眠深闭门”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侄子的到来,为诗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变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故乡的更深切的思念。“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这两句,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沈醉定消魂”,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感到的震惊和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从清晓至黄昏:诗人从清晨到傍晚的时间段,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閒坐閒眠深闭门:诗人无所事事,闲坐闲眠,且深闭门扉,与外界隔绝。
- 犹子雨中来息担:侄子在雨中到来,放下担子休息,为诗人的孤独生活带来了一丝变化。
- 老夫镫下起开樽:诗人在灯下起身,打开酒樽,准备饮酒。
- 故山坟墓何人守:诗人思念故乡的坟墓,不知有谁在守护。
- 旧宅园亭几处存:诗人怀念旧时的宅园亭台,不知还有几处存在。
- 问答恍然如隔世:诗人与侄子的问答,让诗人感觉恍如隔世,时间久远,变化巨大。
- 若非沈醉定消魂:如果不是沉醉于酒中,诗人定会感到心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晓至黄昏”与“閒坐閒眠深闭门”,“故山坟墓何人守”与“旧宅园亭几处存”。
- 比喻:如“恍然如隔世”,将时间的变化比喻为隔了一个世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闲适生活和侄子的到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晓至黄昏:时间的流逝。
- 閒坐閒眠深闭门:孤独与隔绝。
- 雨中来息担:变化与希望。
- 镫下起开樽:孤独中的自我慰藉。
- 故山坟墓:对故乡的思念。
- 旧宅园亭:对过去的怀念。
- 恍然如隔世:时间的巨大变化。
- 沈醉:逃避现实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閒坐閒眠深闭门”一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犹子雨中来息担”中的“犹子”指的是什么?
-
诗中“故山坟墓何人守”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翥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但高翥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翥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高翥诗集》:高翥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是研究高翥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