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9:42
欲待归时还未去。一月羁留,人去西江鲁。曾记别时君细语。清湘已乏滋兰处。雁讯衡阳传几度。劝养幽姿,凭藉南山雾。梦里深深啼杜宇。问君今日能行否。
我本打算归去,但还未动身。已经一个月了,我被滞留在这里,人们都已离去,去往西江和鲁国。曾经记得分别时你对我细语叮咛。如今清湘的水已不再滋润兰草的生长。听说从衡阳那边传来了几次雁信。劝你要养成那幽雅的姿态,倚靠着南山的雾霭。我在梦中听见杜鹃深深地啼叫。请问你今天可否出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章士钊(1880-1947),字逸臣,号澜洲,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书法家。生于清末,经历了民国的动荡,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章士钊与友人分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盼,折射出他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感慨。诗的开头“欲待归时还未去”直接点出归途的渴望,却又因羁留于此而感到无奈,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与郁闷。接着,诗人回忆起分别时的细语,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一份温柔的忧伤。
“清湘已乏滋兰处”一句,借用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暗示着兰草的凋零与友谊的渐行渐远。随着“雁讯衡阳传几度”一句,诗人引入了远方的消息,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增添了一丝希望与期待。最后,诗人以“问君今日能行否”作结,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归途的期待,情感在此达到高潮。
整首诗语言优雅,意境深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念与归属展开,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浓厚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湘”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体现在以下哪个句子?
“雁讯衡阳传几度”中的“雁”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