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0:54
原文展示: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动着白下的落叶,我再次来到此地登高望远。 清脆的笳声伴随着明亮的月光,秋天依偎在军营的壁垒旁。 野外的火光在寒夜中闪烁,星星点点从林中透出。 千古的河山应当有其主人,连年战乱让人苦苦寻觅和平。 即使只是洒下一滴新亭的泪水,江水也会因此而深增十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是明清之际的重要人物。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创作背景: 顾炎武在明亡后,多次游历各地,此诗可能是在他重游南京时所作,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清笳皓月”与“野烧寒星”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军营的肃穆,又暗示了战乱的残酷。末句“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用夸张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使得江水因忧国之泪而深增,形象生动,情感深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新亭泪”指的是什么? A. 因忧国忧民而流泪 B. 因思念亲人而流泪 C. 因失恋而流泪 答案:A
诗中“江水平添十丈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