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32:42
原文展示: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白话文翻译:
世界上有许多不平之事,你为何要自寻烦恼?你总是用你那微小的身躯,衔着木头直到永远?我愿意填平东海,即使身沉海底,我的心志也不会改变。东海不会被填平,我的心志也不会断绝。唉!你难道没看见,西山上衔木的鸟儿众多,喜鹊和燕子各自筑巢,自得其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要服务于社会实践。在文学上,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坚持理想的精神。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中,顾炎武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国家复兴的希望和对个人信念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卫填海的传说为背景,通过精卫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一句,展现了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这种精神在顾炎武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持和执着。通过精卫填海的传说,作者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困难的挑战,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我愿平东海”表达了什么? A. 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B. 对巨大困难的挑战 C. 对平凡生活的满足 答案:B
诗中“身沉心不改”体现了什么精神? A. 放弃 B. 坚持 C. 妥协 答案:B
诗中“西山衔木众鸟多”与精卫鸟的行为形成什么对比? A. 坚持与放弃 B. 平凡与非凡 C. 安逸与挑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