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篆书醉翁亭记石刻》

时间: 2025-04-26 15:33:49

诗句

欧公顷岁守滁阳,题记苍颜入醉乡。

贤宰特将刊古篆,旧碑不免弃山梁。

轩楹别构如安屏,笔札难通似面墙。

异口智仙来辇坐,退蒙从此谢声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49

原文展示:

欧公顷岁守滁阳,题记苍颜入醉乡。
贤宰特将刊古篆,旧碑不免弃山梁。
轩楹别构如安屏,笔札难通似面墙。
异口智仙来辇坐,退蒙从此谢声光。

白话文翻译:

欧阳修当年在滁州任职,留下的题字使人陶醉于那一片醉人的乡村。贤良的宰相特意用古篆字刻下,旧碑虽无法避免地弃置在山梁上。亭子和屋檐的构造就像安静的屏风,手书的文字却难以传达心中情感,像是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异口同声的智者如仙人般驾着车子而来,从此我便告别了那声光的喧嚣。

注释:

  • 欧公:指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滁阳:滁州,古地名,欧阳修任职的地方。
  • 题记:指题写的文字或铭文。
  • 贤宰:指贤明的宰相或地方官员。
  • 古篆:古代的篆书字体。
  • 轩楹:指亭子的屋檐和柱子。
  • 安屏:形容亭子结构的安静、稳当。
  • 笔札:书写的文字。
  • 智仙:指智慧的仙人,形容人聪慧。
  • 退蒙:指告别蒙昧或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文学上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而邵忱的这首诗则是在此基础上创作,表达了对滁州风光的赞美和对古文化的眷恋。诗中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文人情怀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背景,描绘了滁州的美丽风光与文人雅集的情景。开头两句提到欧阳修在滁州的经历,表达了对他作品的敬仰之情,渗透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后,诗人提到贤宰用古篆字刻下的碑文,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接下来,通过对亭子构造与书写形式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古典艺术的赞美与对其不足之处的无奈。最后,提到智者的到来,标志着一种超脱与宁静,诗人从此告别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进入了一种更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欧公顷岁守滁阳”:提到欧阳修在滁州的任职经历,设定了时间与地点。
  2. “题记苍颜入醉乡”:描述欧阳修的题记如同引人入醉的乡村,突出其艺术魅力。
  3. “贤宰特将刊古篆”:贤良的宰相特别用古篆字刻下碑文,表现对传统的尊重。
  4. “旧碑不免弃山梁”:旧碑被弃置在山梁上,暗示对文化遗产的遗忘或无奈。
  5. “轩楹别构如安屏”:亭子构造安静稳重,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6. “笔札难通似面墙”:书写的文字难以传达内心情感,似乎有阻隔。
  7. “异口智仙来辇坐”:智慧的仙人驾车而来,象征着更高的理想与境界。
  8. “退蒙从此谢声光”:告别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体现文人的理想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的构造比作安屏,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美感。
  • 对仗:前后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智慧的仙人形象化,表现文人对理想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文人对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理想境界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乡:象征着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氛围。
  • 古篆:代表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延续。
  • 轩楹:营造出一种雅致的环境氛围。
  • 智仙: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反映文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 A. 汴京
    • B. 滁州
    • C. 苏州
    • D. 长安
  2. 诗中提到的“贤宰”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文人
    • B. 宰相
    • C. 王子
    • D. 农夫
  3. “笔札难通似面墙”中的“面墙”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 A. 书法艺术
    • B. 内心的隔阂
    • C. 外界的喧嚣
    • D. 文化的遗忘

答案:

  1. B. 滁州
  2. B. 宰相
  3. B. 内心的隔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欧阳修《醉翁亭记》:同样描写自然风光,以游山玩水的闲适心态为主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鹿柴》: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宁静的心境,展现出更深的哲理思考。

这两首作品与邵忱的诗歌在意境的追求、语言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切思考与热爱。

参考资料:

  1. 《宋代文学史》
  2.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岩州添倅赵彦先寄四绝句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观水叹二首 中元日午 午憩筠庵 竹枝歌七首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明发荆溪馆下 过石磨岭,岭皆创为田,直至其顶 寄题萧国贤佚我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传之不朽 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比黄花瘦 总裁 彐字旁的字 猫哭耗子 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错觉 洞如观火 花街柳陌 隆郁 胄胤 方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摩乾轧坤 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