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拟古·其一幽并重》

时间: 2025-05-02 12:05:51

诗句

其一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其二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

生事本澜漫,何用独精坚。

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

放驾息朝歌,提爵止中山。

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

街衢积冻草,城郭宿寒烟。

繁华悉何在,宫阙久崩填。

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5:51

原文展示:

《拟古·其一幽并重》

其一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其二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
生事本澜漫,何用独精坚。
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
放驾息朝歌,提爵止中山。
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
街衢积冻草,城郭宿寒烟。
繁华悉何在,宫阙久崩填。
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描绘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骑射之乐,接着则反思了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无奈与思考。

其一:
年轻人骑马射箭,喜欢在广阔的原野上驰骋。身上佩戴着毡带和双鞬,手握弓箭,身穿华丽的装束。春天草长得茂盛,适合猎兽,飞奔的马儿跃过平坦的土地。早上游玩雁门,傍晚又回到楼烦宿营。石桥上力量十足,惊飞的鸟儿无处可逃。汉朝的敌人尚未和解,边境的城市经历多次战乱。留给我一根白羽箭,准备与虎穴分开。

其二:
在北陵的隐蔽处凿井,井深百丈也不及泉水的清凉。生活的事物本就浩瀚无边,何必追求独特的精致。年轻时重视寸阴,年老时却轻视时光。放下马车,停止早晨的歌唱,提着酒杯在中山小憩。日夜在城墙上登高,四周环视洛川的风景。街道上积满冻草,城郭里弥漫着寒烟。繁华的景象都已消失,宫阙早已崩塌填埋。空有对齐景的非议,徒然称颂夷叔的贤德。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并重骑射:指幽静的地方也重视骑射。
  • 毡带:一种用毡制成的带子。
  • 双鞬:指双侧的箭囊。
  • 象弧:形似象的弓。
  • 雕服:雕刻华丽的服装。
  • 飞鞚:飞奔的马。
  • 雁门:指雁门关,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
  • 楼烦宿:指在楼烦地区宿营。
  • 汉虏:指汉朝的敌人。
  • 白羽:白色的箭羽,象征力量。
  • 凿井北陵隈:指在北陵一带凿井。
  • 百丈:形容井的深度。
  • 寸阴:时间的细微单位,强调年轻时光的珍贵。

典故解析:

  • 雁门: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象征边防。
  • 齐景:指齐国的景公,传说中拥有贤能的名臣。
  • 夷叔:指夷叔,传说中的贤者,常被后人所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诗歌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的作品多以古体诗和骈文著称,风格豪放、奔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年轻人的豪情与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对时光的流逝和繁华的消逝感到惋惜,展现了对历史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鲍照的《拟古·其一幽并重》通过对骑射、游玩的描写,展现了年轻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开篇即以“骑射”引入,生动地勾勒出少年英豪的形象,体现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汉虏方未和”一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兽肥春草短”和“石梁有余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时代的敏锐观察。

而在第二部分的描写中,鲍照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青春的珍惜与对衰老的无奈。他用“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这一句,来表达年轻时光的可贵与年老的叹息,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中对繁华的失落感到深切的惋惜,最后以“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收尾,给人以强烈的对比与思考,突显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青春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鲍照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其一幽并重骑射:开头设定了场景,强调了骑射的乐趣与年轻人的豪情。
  • 少年好驰逐:表明年轻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描绘了年轻人的装扮,细致入微,展现气度。
  • 兽肥春草短: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猎获的乐趣。
  • 飞鞚越平陆:表现出骑射的畅快与自由。
  •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游玩的日常,展现生活的自由。
  •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揭示历史的动荡。
  •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象征愿望与力量的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象弧”比喻弓的形状,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夸张:如“百丈不及泉”,强调了井的深度与泉水的清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轻时豪情的描写以及对繁华消逝的感慨,反映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骑射:象征着年轻人的勇气与豪情。
  • 白羽:代表力量与希望。
  • 雁门:历史的象征,暗示边防的紧张。
  • 繁华:象征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凋零。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传达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情感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拟古·其一幽并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鲍照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汉虏”是指?

    • A. 汉朝的敌人
    • B. 汉朝的朋友
    • C. 汉朝的士兵
    • D. 汉朝的商人
  3. 诗中“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年轻时光的珍贵
    • B. 年老无所事事
    • C. 繁华的追逐
    •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鲍照的《拟古》与李白的《将进酒》在豪情与对生命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鲍照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感与青年的无奈,而李白则强调了对酒当歌的豪放精神。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鲍照作品集
  2. 《南北朝诗词研究》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拟古·其一幽并重》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想深入讨论的地方,请随时提问。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刘书记见赠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赋得寒月寄齐已 早秋山中作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 读汉史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征书归省署 司天台 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如所期 麛卵 解颜而笑 瞿塘贾 韋字旁的字 鹿洞 立刀旁的字 撩衣 川字旁的字 拇印 安堵乐业 包含跑的词语有哪些 冲开头的成语 弋字旁的字 闻结尾的成语 撒豆成兵 金字旁的字 扬清厉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