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0:07
晨兴抹两屦,为口见驱迫。
课童督秋刈,野获夜彭魄。
田翁适过予,繿缕黑而瘠。
具言土力贫,年登苦囏阨。
一饭不自斯,未议了称责。
昨者耆长来,名复挂欠籍。
截绢入官输,官怒边幅窄。
抛掷下堂阶,退字印文赤。
卖牛重买丝,篝灯不停息。
明当扣东邻,假牛不牟麦。
久贫少人情,恐复不见借。
既去重感伤,行行犹欠息。
我归不能眠,草根鸣蟋蟀。
清晨起床时,我擦干了两只鞋,因生活所迫而奔波忙碌。
督促孩子们秋天的收割,夜间在田野中收获。
一位农夫恰好路过我,衣衫褴褛且瘦弱。
他告诉我土地贫瘠,年年收成都很困难。
连一顿饭都无法自给自足,何谈责任呢?
昨天老者来访,名声却挂着欠债的记录。
他把丝绸送入官府,官府因边幅狭窄而发怒。
被抛弃在堂前的东西,字迹印在红色的纸上。
卖掉牛再换丝,篝火旁却未曾停息。
明天要去敲邻居的门,借牛却不想交换小麦。
久居贫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少之又少,
恐怕再也见不到借款的机会。
离去后我倍感伤心,走路时心中仍旧欠缺。
我回到家中无法入眠,草根里蟋蟀鸣叫不止。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反映了方岳生活的困境与社会的艰难,表现出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山庄书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农人艰难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以晨兴起床为引入,展现了生活的琐碎和无奈。紧接着,作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收割的忙碌,并表现出对孩子们的督促,体现了生活的责任感。随着诗意的深入,农夫的无奈与贫困逐渐浮出水面,土地的贫瘠和年年艰难的收成,让人倍感沉重。
诗中提到的“卖牛重买丝”,不仅是生活的无奈选择,也是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深刻反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逐渐稀薄,借款的难以实现,显示了社会的冷酷。最后,蟋蟀的鸣叫,成为了诗人内心苦闷的象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比,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同时,意象如“蟋蟀”也具有拟人和象征的意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际关系冷漠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关怀。
诗词测试:
“晨兴抹两屦”中的“屦”指什么?
A) 鞋
B) 帽子
C) 衣服
诗中提到的“田翁”指的是?
A) 老人
B) 农民
C) 商人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农村的艰辛与人际关系的冷漠
C)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方岳的《山庄书事》更加关注生活的细节与现实的困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