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31:29
徐仁伯侍郎挽诗
作者:方岳 〔宋代〕
诸老遗书在,情亲独考亭。
学卑时俗陋,文起众人醒。
壮笔扛周鼎,危言耸汉庭。
群公俱避易,吾道未凋零。
纶綍泥封玺,蓬莱月锁厅。
冰霜寒挺操,霄汉倦梳翎。
有碣留南剑,无心徙北溟。
一襟梅野雪,半世草堂星。
晚对螭坳墨,亲探虎穴猩。
豹关传晓跸,蛰户动春霆。
彼相隳人纪,臣言准老以。
纲常通宇宙,机阱骇朝廷。
躔宿惊霄陨,乾坤为书冥。
囊封争论切,诏敕费丁宁。
愤极空流涕,时平竟失刑。
忆曾歌楚些,忍复吊湘灵。
光蚀星奎壁,冤沈古鼎铏。
茫茫千载恨,不尽月岩青。
老一辈的遗书还在,情意深厚的我独自考证。
学识浅薄,世俗陋习盛行,文才唤醒了众人的觉醒。
我以壮丽的笔力扛起周鼎,直言敢言震撼汉庭。
众公皆避开易事,我的道义却未曾凋零。
用纶绳泥封的玺印,犹如蓬莱锁住的月光。
冰霜寒冷,依然保持清白操守,天空高远,疲倦了梳理翎羽。
有碑留在南方的剑,心中无意东渡北海。
一身梅花野雪,半生草堂星辉。
在傍晚对着螭坳的墨迹,亲自探访虎穴的猩红。
豹关传来清晨的马蹄声,蛰伏的门户感受到春雷的震动。
彼此的记载被损毁,臣子的言辞要遵循古老的准则。
纲常贯通宇宙,机巧的陷阱让朝廷震惊。
星宿惊降,天地为书,冥冥之中。
囊中封存的争论尖锐,诏令与丁宁耗费不已。
愤怒到极点,空自流泪,太平时却失去了刑罚。
忆起曾经歌唱楚地的那些曲子,忍不住再一次为湘灵哀悼。
光芒侵蚀了星奎的壁面,冤屈沉没在古鼎的铅中。
茫茫千载的恨意,无法抹去月岩的青色。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元之,号梦阮,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词,文风清新,深受当时文人推崇。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本诗是方岳为徐仁伯侍郎所作的挽诗,徐仁伯以清白之士著称,诗中表达了对其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徐仁伯侍郎挽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挽诗,表现了作者对徐仁伯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中通过回忆和对比,展现出徐仁伯作为一个清白之士的崇高形象,和当时社会的浮华与堕落。
诗的开头两句以“诸老遗书在,情亲独考亭”引入,表现出对前贤遗志的尊重与对徐仁伯生前清白品德的追忆。接下来的“学卑时俗陋,文起众人醒”,则反映出当时文人的苦恼,文才虽可激励众人,但始终难以改变社会的陋习。
诗中“壮笔扛周鼎,危言耸汉庭”用典典雅,表现出徐仁伯直言不讳、敢于担当的精神。后面“群公俱避易,吾道未凋零”,更是表达了对徐仁伯精神的赞美和传承。最后两句“茫茫千载恨,不尽月岩青”,以对历史的叹息结束,表现出对人世间无尽的遗憾和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徐仁伯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有个人的情感寄托,还有对历史、社会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徐仁伯清白品德的纪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反思,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理想的坚持。
方岳的“壮笔扛周鼎”中,“周鼎”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冰霜寒挺操”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主要是为谁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