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3:14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这面镜子自古以来就存在,始终蕴含着完美的品质。
在台上明月的照耀下,它自然地反射光芒,匣子里的水始终清澈。
镜子闪烁着金光,清晰地映出万物的形象。
天空和大地都成为了它的明鉴,表里都透着虚无的明亮。
只看见人们在镜子中窥探自己的内心,听到的总是那种回应的声音。
美与丑都可以在这里一一辨识,还有哪里能够逃避自己的情感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仲子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流传有限,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
创作背景: 《秦镜》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镜子展现人性,自省与反思的主题在此时尤为重要。
《秦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一面古老的镜子,探讨了人性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诗的开篇便以“万古秦时镜”引入,赋予镜子以久远的历史感,象征着人类自古以来对内心的探索与追求。接着,诗中描绘了镜子在月光下的清澈与光辉,传达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美感。这种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光亮,更在于它能清晰映照出一切,包括人的内心。在“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中,诗人指出人们面对镜子时,常常是在寻找自我,内心的情感与真实的面貌在此时交汇。最后一句“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则发出感叹,表明无论美与丑,内心的情感终究无法逃避,镜子不仅反射了外在的形象,更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真实。整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传达出对人性、情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镜子的隐喻,探讨了人内心的真实与情感,表现了对自我认识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秦时镜”象征什么?
诗中“妍媸定可识”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而在《秦镜》中,仲子陵通过镜子反映内心的真实。两首诗都通过自然的意象传达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