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9: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9:59:12
菩萨蛮 其一
作者: 傅熊湘 〔清代〕
憔悴可怜今夜月,
明宵便照人离别。
月也不教圆,
知人可怜。
相逢无一语,
欲诉从何许。
辜负好花时,
鹃啼春未知。
今夜的月亮让人憔悴可怜,
明天晚上月光将照亮人们的离别。
月亮也不教人如何圆满,
只知道人是多么可怜。
相逢时却无言可说,
想要倾诉又不知从何说起。
辜负了这美好的花季,
只听见杜鹃在春天啼鸣,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杜鹃啼”有典故来源,古代文学中常将杜鹃的啼叫与离别、悲伤相联系。杜鹃在春天时啼叫,常被认为是对流亡者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作者介绍: 傅熊湘,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诗人借助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菩萨蛮 其一》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开头“憔悴可怜今夜月”,月亮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月光照耀,映照出离别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用“明宵便照人离别”来预示即将到来的分别,似乎月亮也成了离别的见证者。然而,月亮的圆缺与人情的聚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慨“月也不教圆”,表明即使有美好的月光,也无法弥补人心的孤独与离愁。
诗中的情感层层递进,从对月亮的感慨,转向对相逢的无奈,“相逢无一语,欲诉从何许”更是将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鹃啼春未知”则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即使春天来临,杜鹃的啼鸣也无法让人忘却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与感怀,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触摸到人情的脆弱与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隐藏的深切人情,令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憔悴可怜今夜月”中的“憔悴”是什么意思?
诗人用月亮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鹃啼”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月亮,但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情与洒脱,而傅熊湘的《菩萨蛮》则更显细腻与感伤,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时代背景。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