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3:20
送王适徐州赴举
作者: 苏辙 〔宋代〕
送别江南春雨淫,
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
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
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
杨柳春风正似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适的送别之情。春雨绵绵,江南的春天令人怅惘,北方的知音又有谁呢?即使性情像白玉般冰冷,文才如同朱弦般清脆动人。即使我们相隔万里,依然可以同舟共济,尽管年老体衰,但分离的那一杯酒却让人悲吟不已。明年榜上见到你的名字,杨柳和春风依旧如现在般温暖。
“知音”出自《左传》,比喻知心朋友。诗中提到的“同舟”寓意着朋友间的同舟共济,传递出深厚的情谊。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散文家,与兄苏轼齐名,素有“苏门四学士”的美誉。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写于苏辙送别王适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整体上以送别为主题,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描绘了送别时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希望。开头两句,诗人用“江南春雨淫”描绘出一种黯然神伤的氛围,似乎暗示着离别的伤感。而“北方谁是子知音”则反映出对知音的渴望,表现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接下来的“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则通过比喻展示了王适的品性和才华,既有对其性情的赞美,也有对其文才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信任。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以“万里同舟”展现了朋友之间不论相隔多远依然心灵相通的情谊,尽管生活中难免会有老病和离别的悲伤,但一杯酒中却蕴含着千般的情感。最后一句“明年榜上看名姓”,则将希望寄托在未来的成功上,寄愿于王适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重聚时的欢愉与希望。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传达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相知相惜,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知音”是指什么?
“性如白玉”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