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1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14:47
隘此大泛庭。方知九垓局。穷天岂弥指。尽地不容足。
这片广阔的庭院显得狭小,才明白九天之高的局限。穷尽苍穹,难以指向;走遍大地,却显得无处可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九垓”与古代对天地的理解有关系,古人常常以“九”来形容极限或极高的状态。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青丘,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之一,曾任南朝宋的宗室及高官。沈约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政治动荡不安,社会动乱频繁,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更加深入,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叹与哲理的探讨。
《大言应令诗》通过描绘空间的局限,表达了诗人对天地的无尽思考与对人之渺小的感慨。诗的开篇以“隘此大泛庭”引入,展现出一种对宽广空间的局促感,意在阐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与微小。接着“方知九垓局”,通过对比,突出人类虽然处于广阔天地之中,但其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境界却是有限的。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也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
“穷天岂弥指,尽地不容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穷尽天空是无法用手指向的,走遍大地却发现没有地方容身,意象极其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宽广而人又无法全面把握的深刻思考。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揭示出人类所面临的局限性。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有力,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显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空间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渺小、无力的思考,反映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隘此大泛庭”中的“隘”指的是: a) 宽广 b) 狭窄 c) 高远 d) 深邃
“穷天岂弥指”表达的意思是: a) 到达了天际 b) 无法触及天空的极限 c) 能够轻松指向天边 d) 天空是无穷无尽的
诗中提到的“九垓”指的是: a) 地面 b) 天空 c) 海洋 d) 山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约与李白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奔放,而沈约则更关注自然的局限与人类的渺小。沈约的诗风细腻,反映出内心的沉思,而李白则豪放,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