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白羊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4-27 05:25:29

诗句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5:29

原文展示:

白羊道中二首
作者: 张耒 〔宋代〕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受。诗人多次停歇,走过的山峰不知有多少。空旷的田畦旁,野水潺潺流动;破旧的道路旁,寒松环绕。醇香的美酒能够驱散寒意,褐色的裘衣刚好抵御冬天的寒冷。早晨的饥饿让我好久没有吃东西,而山林中的寺庙已经敲响了晨钟。

注释:

  • 徒旅: 徒步旅行,指没有交通工具的旅行。
  • 屡憩: 多次停歇,休息。
  • 空畦: 空旷的田畦,指未耕作的田地。
  • 鸣野水: 野外的水流声,形容水流的声音。
  • 坏道: 破损的道路。
  • 醁酒: 醇香的酒,指美酒。
  • 褐裘: 褐色的外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 初御冬: 刚开始抵御寒冬。
  • 朝饥: 早晨的饥饿。
  • 鸣钟: 寺庙敲响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子野,号平原,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在南宋任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在行旅中的孤独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对美酒的向往和对温暖的渴求,揭示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白羊道中二首》充分展现了张耒在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上的独特才华。全诗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旅途中的种种景象。开篇的“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人迹罕至的孤独,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中“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不仅表达了对美酒和温暖衣物的渴望,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寒冷和饥饿时的无奈与希望。而最后一句“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则透出一种孤独的感受,伴随着寺庙钟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徒旅已屡憩: 表达了诗人在漫长旅途中多次停歇的疲惫。
  2. 过山知几峰: 通过“知几峰”显示出旅途的艰辛与对路途的迷茫。
  3. 空畦鸣野水: 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环境,空旷的田地和涓涓的流水。
  4. 坏道拱寒松: 通过“坏道”与“寒松”的对比,增强了环境的荒凉感。
  5. 醁酒自能暖: 表达了对美酒的渴望,暗示可以抵御寒冷,带来温暖。
  6. 褐裘初御冬: 说明了诗人对保暖衣物的依赖,表现了对冬季的适应。
  7. 朝饥久未食: 表达了早晨时的饥饿,体现了旅途的艰辛。
  8. 林寺已鸣钟: 寺庙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给旅途带来了一丝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醁酒自能暖”,酒被比喻成温暖的来源。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如“坏道拱寒松”。
  • 拟人: “鸣钟”赋予钟声以生命,传达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人在孤独与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徒旅: 代表孤独的行走,象征人生的旅程。
  • 空畦: 象征荒凉与寂静,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寒松: 代表坚韧与冷漠,体现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
  • 醁酒: 代表温暖与慰藉,象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鸣钟: 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带来思考与反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徒旅”指的是什么?
    • A. 乘车旅行
    • B. 徒步旅行
    • C. 航海旅行
    • D. 飞行旅行
  2. 诗中“醁酒自能暖”的意思是:
    • A. 酒可以抵御寒冷
    • B. 酒不能喝
    • C. 酒会让人发冷
    • D. 酒是美味的
  3. “朝饥久未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饱食
    • B. 饥饿
    • C. 疲惫
    • D. 快乐

答案:

  1. B. 徒步旅行
  2. A. 酒可以抵御寒冷
  3. B. 饥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比较张耒的《白羊道中二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张耒更侧重于个人旅途中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静谧与和谐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青门引 题古阳关 青门引 焚香 青门引 閒居 青门引 菖蒲花 青门引 插菊 青门引 青门引 青门引 用张子野韵 青门引 青门引 唐六如弄玉吹箫图,次张子野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倨傲无礼 内忧外患 澈底澄清 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叡德 生字旁的字 马前泼水 李义山诗集 浮生一梦 火字旁的字 坐选 富贵尊荣 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元教 人字头的字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