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55:43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贞脆由人,祸福无门。非道曷依?非善奚敦?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诗人回首往昔,感叹时光流逝,虽然年岁已高,却未能有所成就。采摘繁华的荣木,根植于此,晨光照耀它的花朵,傍晚却又失去光辉。人生如寄,时常感到憔悴,内心充满怅惘。虽然我努力去追求理想,但繁华的盛景总是在早晨绽放,到了黄昏便消失无踪。命运的好坏并不在于自己,依靠何种道理又能改变什么呢?我这个小人物,固守着自己的卑微。岁月流逝,事业没有进步,心中依然坚持着不放弃的信念,但眼前的生活却未见富裕。我的心情啊,时常感到内疚!师长的教诲,我岂能忘怀?四十岁了无所成,实在不值得畏惧。纵然千里之遥,谁敢不去追求名声与地位呢?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诗人、隐士,以其田园诗闻名,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自由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动荡的时代选择隐居生活,他的诗作多反映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的内心挣扎。这首《荣木》则是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对成就的失落感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荣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诗中以“荣木”为象征,贯穿了整首诗,暗示着生命中的繁华与短暂。通过对日月更替、四季更迭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开篇即以“荣木”引入,诗人表达了对老去的思索。在“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一句中,生动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瞬间消逝,暗示着人生的脆弱与无常。此后,诗人用“人生若寄,憔悴有时”点出人生的寄托和无奈,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和反思的,尽管诗人内心有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却常常感到无力和内疚。特别是在“志彼不舍,安此日富”中,诗人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困惑,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诗人提到“四十无闻,斯不足畏”,显示了一种淡然与豁达的态度,尽管未能成就什么,但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呈现了陶渊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光辉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终形成一种淡然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中“荣木”象征什么?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晨耀其华,夕已丧之”意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