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诗 其八》

时间: 2025-04-27 15:33:04

诗句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为陶一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04

原文展示:

杂诗 其八
作者: 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代替别人耕作并不是为了什么期望,我的职业只在于耕种和桑树的养殖。虽然自己亲自耕作,但从未替代过任何人,常常因为寒冷和饥饿而只能吃糙米和粗糠。岂能奢望填满肚子,只希望能吃上饱饭。御寒的衣物够大,粗布也已经可以抵挡阳光。可惜我却无法得到这些,真是令人伤心!大家都能获得应有的收成,而我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事情理应如此,我又能如何呢?不如为陶渊明自己喝一杯吧。

注释:

  • 代耕:指代替别人耕作。
  • 本非望:本来不是为了期待。
  • 躬亲:亲自去做。
  • 寒馁:寒冷和饥饿。
  • 糟糠:粗糙的粮食,通常指米糠和糠壳。
  • 粳粮:指优质的稻米。
  • 御冬:抵御寒冬。
  • 粗絺:粗糙的布料。
  • 正尔:原本如此。
  • 拙生:指自己,表达谦逊。
  • 失其方:失去正当的方向或目标。
  • 理也可奈何:事情本应如此,我又能如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生活哲理为题材,特别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困境后,选择隐居乡野,专注于耕种和写作。此诗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 其八》展示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作为农民的辛劳与困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馁”、“糟糠”等词,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生活苦闷,而“但愿饱粳粮”的朴素愿望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渴望。

诗的最后两句“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在无奈中透出一丝自嘲和洒脱,似乎是在对生活的不如意做出一种释然。陶渊明以闲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艰辛,表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真谛的思考。这种情感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代耕本非望:我代替别人耕作,并没有特别的期望。
  2. 所业在田桑:我的职业和生计主要在于耕种田地和养桑。
  3. 躬亲未曾替:我亲自耕作,从未替代过他人。
  4. 寒馁常糟糠:常常因寒冷和饥饿只吃粗糙的粮食。
  5. 岂期过满腹:怎么能奢望肚子吃得满满的呢?
  6. 但愿饱粳粮:只希望能吃上饱饭。
  7. 御冬足大布:抵御寒冬的衣服足够大。
  8. 粗絺已应阳:粗布也能挡住阳光。
  9. 正尔不能得:可惜我却无法得到这些。
  10. 哀哉亦可伤:真令人伤心。
  11. 人皆尽获宜:大家都能获得应有的收成。
  12. 拙生失其方:而我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
  13. 理也可奈何:事情本应如此,我又能如何呢?
  14. 且为陶一觞:不如为自己喝一杯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馁常糟糠”和“御冬足大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隐喻:将“寒馁”与生活的苦难相联系,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 反复:多次提及“无法得到”的无奈,突出了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哀伤。他从容面对生活的困境,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田桑:象征着耕作与生计,体现了劳动的价值。
  • 寒馁:代表生活的艰辛,暗示着诗人的困境。
  • 粳粮: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充足生活的向往。
  • 大布、粗絺:展现了抵御生活困境的物质层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生活中常吃什么?

    • A. 大米
    • B. 糙米和糠
    • C. 面包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理想食物是_____

  3. 判断题: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田园生活的不满。 (对/错)

答案:

  1. B
  2. 粳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杂诗 其八》均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加突出归隐的宁静和满足,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风格上,两首诗都表现了陶渊明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风格,但在情感基调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更显乐观,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哀伤。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的生活与思想》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作品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相关查询

七十九吟十首 又和八首 其七 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忆殇女 杂咏一百首 其七十六 严君平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题真继翁司令新居二首·格轩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其二 天堑 六言五首为仓部弟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凤翥龙蟠 半瓶子醋 神珠 陨踣 观察 一毛不拔 拾人涕唾 骨软筋酥 竹字头的字 方字旁的字 包含砺的词语有哪些 贻则 卜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母结尾的成语 捕风系影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