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1:06
昭君怨
作者: 叶茵 〔宋代〕
塞上将军且罢兵,一身万里自经营。
将军歌舞升平日,却调琵琶寄怨声。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军的生活,尽管他在战场上已经停止了战争,但他却孤身游历于万里之外,心中仍在谋划着自己的事业。将军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却用琵琶传达着内心的怨恨与忧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将军”可能引申至王昭君的故事,昭君因和亲而远嫁匈奴,留下无尽的怨愤与思乡之情。这一典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叶茵,宋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闻名。她的作品多涉及女性的命运与情感,常常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是国家安定、繁荣的时期,但诗中却隐含着对战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另一面。
《昭君怨》以将军的形象切入,展现出一种表面繁荣下的内心孤独与怨恨。诗的开头描绘了边疆将军的生活,虽然他停止了兵戈,外表平静,但内心的挣扎却在琵琶的音声中流露无遗。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一方面是和平的表象,另一方面是潜藏的怨愤与不安。
琵琶作为传统乐器,承载了丰富的情感,诗中将其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暗示着将军的内心深处并不如表面那般安宁。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寄怨声”这一句,直接将情感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在形式上也十分和谐,采用对仗的方式,使得诗句之间有着自然的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对将军生活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也对女性命运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描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将军的形象,揭示了和平表象下的内心孤独与怨恨,反映出对战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塞上将军且罢兵”表达了怎样的情境?
A. 战争结束
B. 将军在战斗
C. 将军正在策划战争
“琵琶寄怨声”中的琵琶代表着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战争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思考?
A. 社会繁荣
B. 女性命运与战争
C. 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昭君的故事相比,叶茵的《昭君怨》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命运,展示了历史背后的女性视角。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战争、爱情与孤独。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