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昭君怨》

时间: 2025-07-28 09:38:51

诗句

塞上将军且罢兵,一身万里自经营。

将军歌舞升平日,却调琵琶寄怨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38:51

原文展示

昭君怨
作者: 叶茵 〔宋代〕

塞上将军且罢兵,一身万里自经营。
将军歌舞升平日,却调琵琶寄怨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军的生活,尽管他在战场上已经停止了战争,但他却孤身游历于万里之外,心中仍在谋划着自己的事业。将军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却用琵琶传达着内心的怨恨与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塞上:指边疆地区,通常是指北方的边防地区。
  • 将军:指军事将领。
  • 罢兵:停止战争。
  • 经营:谋划、筹划。
  • 歌舞升平:形容繁荣昌盛、安定和平的状态。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将军”可能引申至王昭君的故事,昭君因和亲而远嫁匈奴,留下无尽的怨愤与思乡之情。这一典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茵,宋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闻名。她的作品多涉及女性的命运与情感,常常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是国家安定、繁荣的时期,但诗中却隐含着对战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另一面。

诗歌鉴赏

《昭君怨》以将军的形象切入,展现出一种表面繁荣下的内心孤独与怨恨。诗的开头描绘了边疆将军的生活,虽然他停止了兵戈,外表平静,但内心的挣扎却在琵琶的音声中流露无遗。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一方面是和平的表象,另一方面是潜藏的怨愤与不安。

琵琶作为传统乐器,承载了丰富的情感,诗中将其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暗示着将军的内心深处并不如表面那般安宁。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寄怨声”这一句,直接将情感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在形式上也十分和谐,采用对仗的方式,使得诗句之间有着自然的韵律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对将军生活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也对女性命运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描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上将军且罢兵”:指边疆的将军停止战争,暗示着外部环境的安宁。
  • “一身万里自经营”:即使在和平时期,内心仍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忙碌,表明一种孤独的奋斗。
  • “将军歌舞升平日”:描绘了安定繁荣的场面,显示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 “却调琵琶寄怨声”:通过琵琶的声音传递出内心的怨恨,形成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罢兵”与“经营”、“歌舞”与“怨声”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琵琶象征着情感的表达,赋予乐器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将军的形象,揭示了和平表象下的内心孤独与怨恨,反映出对战争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权力与责任,也暗示着孤独。
  • 琵琶:表达情感的媒介,象征着内心的哀怨与无奈。
  • :代表战争与动荡,暗示着不安定的历史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塞上将军且罢兵”表达了怎样的情境?
    A. 战争结束
    B. 将军在战斗
    C. 将军正在策划战争

  2. “琵琶寄怨声”中的琵琶代表着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战争

  3.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思考?
    A. 社会繁荣
    B. 女性命运与战争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和内心情感。
  • 杜甫《春望》: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与王昭君的故事相比,叶茵的《昭君怨》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命运,展示了历史背后的女性视角。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战争、爱情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王昭君与古代女性命运》

相关查询

渔家傲 留别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和贞白 渔家傲 其四 渔家傲 渔家傲·落日崇台寒力悄 渔家傲 其二 渔家傲 其九 滇南月节 渔家傲·辛卯暮春,一九五一年。偶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称材 靑字旁的字 方马 包含兔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狗咬狗 聊胜一筹 豕字旁的字 包含粒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陪祭 圣意 持刀动杖 讦讦 包含乙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繁称博引 混然天成 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