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6
铸泻黄金镜始开,
初生三五月裴回。
为遭无限尘蒙蔽,
不得华堂上玉台。
这首诗的意思是:刚刚铸成的黄金镜子开始展现光彩,像初生的月亮在三五之间旋转。然而由于遭受了无尽的尘埃遮蔽,无法在华丽的大厅之上显现出它的光辉。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黄金镜”和“玉台”都可以看作是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薛涛(约768年-831年),字晓涵,号涛,唐代女诗人,生于成都。她以才情出众而闻名,尤其以诗歌创作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婉约清丽。
《十离诗·镜离台》创作于薛涛身处盛唐时期,那个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诗人通过对镜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中尘世烦扰的感慨,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此诗以“黄金镜”开篇,立刻引人注目。镜子,作为自我反省与美好事物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自身美德的追求与渴望。接着提到“初生三五月”,不仅描绘了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事物的生机与希望。这种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变化,似乎在对比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为遭无限尘蒙蔽”一句,突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尘埃象征着世俗的烦扰与干扰,遮蔽了镜子的光辉,正如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受到现实的制约。最后一句“不得华堂上玉台”则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渴望在华丽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光彩,却因尘埃遮蔽而无法实现,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与失落。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
诗中“黄金镜”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五月”代表什么?
“尘蒙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