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9:42
南津赵佗石,云是昔人舟。
长忙精卫志,不碍长江流。
在南津的赵佗石上,人们说那是古代人的船只。
即使长久以来精卫鸟有着填海的志向,也不妨碍长江的流淌。
贺铸(约895年-965年),字承允,号秋水,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常蕴含哲理和感悟。
此诗创作于贺铸晚年,他常游历江南,感慨自然与历史的变迁,试图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历史的沧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表现了历史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开篇以“南津赵佗石”引入,既是地理坐标,也是历史的象征,赵佗石承载着往事的故事,赋予了这块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诗人提到精卫的志向,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精神,尽管“精卫”鸟的努力未必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但这份追求与坚持的精神却是值得赞扬的。最后一句“长江流”则以自然的永恒流动来反衬历史的短暂与无常,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思索。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层次感,情感深邃而不失明朗,构成了历史与自然、理想与现实的对话,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以及人们在时间流逝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赵佗石和精卫的描绘,表达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坚韧。
赵佗石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精卫的志向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着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贺铸的这首诗更注重历史与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饮酒的洒脱,二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