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38:04
铜官渚守风
杜甫 〔唐代〕
不夜楚帆落,
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
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
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
过去杳难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楚地的船只已经停泊,躲避风浪的游人正停留在湘江的渚岸上。水边的农民首先将草浸湿,春天的火焰又在山上燃烧。天色已晚,云雾笼罩,航行的波浪阻碍了行船的进程。两只白鹤飞来,然而想要追随着它们,却是难以攀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风格沉郁悲凉,具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该诗写于杜甫晚年,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描绘的宁乡县铜官渚的自然风光,虽显得宁静,但背后却是对社会动荡的深深感慨。
《铜官渚守风》一诗,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同时也融入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思与忧虑。诗的开头以“不夜楚帆落”引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楚地的船只因风浪停泊在湘渚之间,给人一种安静而又隐忍的感觉。诗人在此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衬出人们在动荡生活中的宁静与无奈。
接下来的“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则透出一种生机与危机并存的状态。水边的农夫在浸湿草木,象征着希望与生计,而“春火”的描写则提醒人们,春季的干燥和火灾给生活带来了威胁。这里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张力,使人思考自然与生存的关系。
最后两句“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惆怅。白鹤象征着自由与理想,但诗人却感到“杳难攀”的无奈,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既有自然的美感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思考。
诗中提到的“湘渚”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湖南
C. 广东
D. 江西
“飞来双白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
B. 喜悦
C. 失落
D. 怀念
诗中“春火”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火灾
C. 春天的火焰
D. 春天的温暖
对比杜甫与李白的风格,杜甫的诗更注重现实与社会的关系,而李白则偏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描绘。例如,李白的《庐山谣》强调自然的美与个人的豪情,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