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2:01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苏轼 〔宋代〕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麏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在武昌的连绵山脉中,苍翠的树木环绕着河口。我来到这里已经百日,心中焦虑,想要渡过这空虚的时光。坐在这里看着鸥鸟飞去,梦中追逐着奔跑的麋鹿。今天我横渡长江而来,想用一根芦苇寄托我的衰老与失落。高谈阔论破浪而行,轻巧的鞋子踩在高地上。那些离去的人曾经有多少?在绝壁上寒溪的水声依旧在回响。风声和泉水交织成乐,松树和竹子是我三位知己。缓缓行走中我获得了些许领悟,灵芝在杂草中也能找到。西上九曲亭,眼前的山皆是小丘。回头看江北的路,云水之间似乎一无所有。远远望去看到吴宫,纵横的楚地田园如同迷雾。空传孙郎石的传说,已无陶公柳的美景。自从那以后,风流人物只剩下那漫游的老者。我早已决意买田,喝水更是要喝酒。所需的修竹林,深处安静的井口。愿与友人一起踏青,备好三日的干粮。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华横溢,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和文论。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但其文学成就却极为辉煌,尤其以词作最为人称道。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遭遇排挤,被贬至黄州。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
苏轼的《游武昌寒溪西山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通过“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描绘了武昌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然而,紧接着的“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迷惘,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坐看鸥鸟与麏走,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中,诗人用芦苇寄托自己的衰老与孤独,展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生动地描绘了与友人高谈阔论的情景,体现出诗人与自然和朋友之间的和谐。
随着诗篇的深入,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逐渐加深,提到“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让人思考生命的短暂与回忆的珍贵。最后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决心买田,享受安静的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借助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鸥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失落
C. 友情
答案:A
填空题:诗中提到“我来已百日,欲济空__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