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44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肃穆的湘妃庙,空荡荡的墙壁映衬着碧绿的春水。
虫鸣在玉佩上留下痕迹,燕子在翠绿的帷幕上舞动着尘埃。
我在傍晚停船靠岸,登上汀洲的树木,微微的香气从水边的浮萍中飘来。
在苍梧山下,我的愁恨无穷无尽,泪水染湿了竹林中的丛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湘妃庙与屈原的故事密切相关,湘妃是屈原的爱妻,代表着忠贞与哀怨。诗中提到的苍梧,传说是屈原投江的地方,暗示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与同情。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湘夫人祠》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因战乱而流亡,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此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杜甫的《湘夫人祠》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湘妃的怀念以及对往昔的追思。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湘妃庙的庄严与凄凉,四周的碧水春光与空墙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诉说着湘妃的孤独与哀愁。接下来的两句则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景物与人内心的共鸣,虫鸣、燕舞,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又略带伤感的画面。
最后两句“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苍梧山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无尽愁苦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对湘妃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伤,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刻思想和精湛艺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湘妃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情感的敏感捕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湘夫人祠》的作者是谁?
“苍梧恨不尽”中的“苍梧”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虫书玉佩藓”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湘夫人祠》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具历史厚重感,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孤独与情感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