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8:2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8:28:07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这把三尺长的剑寒光闪烁,试着在灯下仔细观察它。
不如将它挂在空荡荡的书房里作琴伴,不必带着它去斩楼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歌,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抱负,其作品多描写壮丽的山河和激昂的情感。辛弃疾一生经历战乱,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关切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感受。辛弃疾身为词人,常常在英雄豪情与文人情怀之间徘徊。
《送剑与傅岩叟》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剑的思索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的“镆邪三尺照人寒”,不仅描绘了剑的锋利与寒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中的英雄气概与无奈。这把剑既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代表着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试与挑灯子细看”,诗人将剑与灯光结合,反映出他在静谧夜晚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理想的追求。此处的“挑灯”意象,既有细致观察之意,也蕴含着对往昔战斗岁月的怀念。接着“且挂空斋作琴伴”,诗人转而把剑挂在书房,意指放下战争的负担,追求一种宁静的文人生活,这种对生活的选择反映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一句“未须携去斩楼兰”,则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反思,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与对文人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在英雄情怀与文人气质之间游走,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怀念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深刻揭示了对历史与个人理想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镆邪”指的是什么?
“且挂空斋作琴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未须携去斩楼兰”中“楼兰”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