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1:10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东阳。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著一阵霎时间底雪。更一个缺些儿底月。山下路,水边墙。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
你知道花吗?花就像那位何郎,又像沈东阳。他瘦瘦的,天然地洁白,透出一股冷清的芳香。笑着对东风说,快去北边的树上忙碌吧。忽然间,雪花飘落,似乎也是为了那缺失的月亮。山下的小路,水边的围墙。那风流倜傥的人,怕是有人知晓,影子静静地守在竹子旁边。让他去吧,桃李争春,少年们的场合。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卧沙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厚,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最高楼》写于辛弃疾晚年,时局动荡,他以词抒怀,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词中描绘的清雅的花和风流的少年,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词以春花为引子,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开篇的“花知否”便引出了一种亲切的对话,仿佛在与花交流,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拟人手法。词中的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青春与美丽的代表;而“瘦棱棱”更是突显了花的清新与剔透,似乎在暗喻青春的脆弱与易逝。
随着描写的深入,词人回忆起那段年轻的时光,虽然已不再,但依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风流怕有人知处”,流露出对自己情怀深藏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桃李趁,少年场”,不仅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赞美,更是对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纵使岁月流逝,心中的那份热情依旧存在。
整首词展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辛弃疾对过往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待。
“花知否”中的“花”是指什么?
词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谁?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