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6:17
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
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
避难浑无地,偷生赖有天。
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远处的青烟袅袅升起,像是旌旗在泉水中汹涌而出。
国家开疆拓土的气象,山陵和谷地都在变迁。
躲避灾难却无处可去,苟且偷生只能靠天意。
昨夜听到母亲的声音,已经将降书送上。
“降笺”在古代战争中常用以表示投降,意味着在困境中不得已而为之。诗中提到“夜来闻大母”,可以理解为对家乡的思念或对国家的归属感。
汪元量,宋代诗人,字季舜,号韵斋。以其词风清新畅达、富有情感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感受。
本诗创作于宋代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以诗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苦闷,表达了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
这首诗以“青烟”开篇,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战争和变迁的时代。诗中反复出现的地理意象,如“陵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示着国家的兴衰。诗人在“避难浑无地”的无奈中,透出一种深深的绝望感,这种感受在战争和动乱中尤为常见。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夜来闻大母”的细腻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已自纳降笺”更是直接表露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屈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个体的脆弱和无助。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绝望。
诗中“青烟”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繁荣
D. 自然
诗人在哪一句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万里起青烟
B. 夜来闻大母
C. 国家开气数
D. 陵谷见推迁
“已自纳降笺”意味着什么?
A. 反抗
B. 投降
C. 战斗
D. 离开
答案:1.B 2.B 3.B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元量的这首诗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沉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表达了个人的壮志豪情。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和徐雪江即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