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52
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
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
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
风月试追陪。
这首词描绘了翠楼从树梢间显现的景象,诗句安排得巧妙。
天公一夜之间,削造出了四周如玉的高山。
想当年这山原本在哪里,应该是先生曾经感慨过的,
像万马奔腾般涌现。
白鸟飞不尽,却还带回了夕阳的余辉。
我劝您饮酒,左手拿着蟹,右手端着杯。
人间的万事万物都在变迁,今古之间有多少池台。
你看庄子那样的达者,依然面对着山林田野,
对哀乐情感仍未忘怀。我虽然年老,依然能够作诗,
希望能陪伴着风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兼具文人气质和英雄气概,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词的开篇即以“木末翠楼出”引入,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运用“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面。
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时,辛弃疾提到“万马一时来”,暗示着人生的蓬勃与壮丽。他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白鸟象征着自由与无尽的追求,而夕阳则是时间的印记,象征着生命的消逝。
诗中“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尽管人生短暂,但仍要积极面对,乐在其中。结尾的“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则反映了辛弃疾的乐观态度,即使年老依然能创作,愿与自然的美景相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整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通过自然引发了对人生、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追忆往昔与感悟人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体现了辛弃疾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态度。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了人生无常?
A. 翠楼
B. 夕阳
C. 白鸟
D. 蟹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孟子
B. 庄子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我老尚能赋”反映了怎样的态度?
A. 消极
B. 乐观
C. 忧伤
D. 迷茫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辛弃疾更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人生态度,而苏轼则更强调情感与哲理的结合,展示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