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49
劣知针粟大,出没似通灵。
不但能膏吻,元来善隐形。
这首诗表达了对蚤虫(虱子)的描写。诗人形容它们虽然小得像针米,但行动迅速如同灵物,不仅能够轻易地在皮肤上吸血,还擅长隐匿,难以被发现。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南宋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曾任职于政府,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人们生活的困扰使得诗人对微小生物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蚤虫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微小事物的敏感与观察能力。蚤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虽小却极具骚扰性,诗人通过“针粟大”的比喻,强调了其微小的体积,同时又用“出没似通灵”来表现它们的灵活与难以捕捉。这样的描绘不仅生动形象,也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烦恼与不便。诗的最后一句“不但能膏吻,元来善隐形”更是将蚤虫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胁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反映了生活中那些细微却常常被忽视的困扰,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针粟大”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出没似通灵”中的“通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善隐形”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梅月为蚤虱所苦各赋二绝·蚤》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